第二十三章 关于前丫鬟的处理意见(2 / 2)

闺秀 迷路的龙 2679 字 7天前

顾盼看在眼里,也不点醒她,丫鬟,还是笨一点的好,天下那么多庵堂,丽娘何必点名要进朝云庵,历来进了朝云庵的,莫不是皇亲国戚,她凭什么进去?进去后,不就等于间接承认了李祈正和她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了吗?到时候长乐侯夫人再出面施压,她不从,就是不孝,再摊上个善妒的名头,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顾盼的手指翻动着书页,心思却不在这上面,还是要感谢王嬷嬷的培训,闲暇时,讲了许多宫中避讳,其中就专‘门’提到了这朝云庵,当时王嬷嬷脸上又是惋惜又是感慨的样子,让顾盼很是记忆深刻。

长乐侯夫人只怕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吧。

李祈正回来后,见屋里屋外只剩了柳芽伺候,心知肚明丽娘已经被顾盼打发了,心里欢喜,他生怕这丫头生了一副慈悲心肠,到时候一个两个丫鬟都粘过来,他可无福消受美人恩。

晚饭时,李祈正亲自给顾盼夹了几筷子菜,笑道:“这屋子里只剩下了柳芽一个人伺候,怕是照顾不周,不如从外面提拔几个丫鬟来吧?”

顾盼握住筷子的手一僵,一下想起了成王妃送来的两个丫鬟,过些时日就要来这边伺候了。

李祈正没有看出顾盼的异样,继续笑道:“明日总算清闲下来了,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顾盼一怔,抬起头问道:“什么地方?”

李祈正故作神秘地一笑,压低了声音道:“去了你就知道了。”

第二日一早,李祈正把顾盼从被窝里挖了出来,催促柳芽给她换了衣服,又拖着犹在‘迷’糊的顾盼上了马车。

行了半个多时辰,顾盼才清醒过来,她从李祈正的膝头爬起,看着他膝盖上一摊‘阴’湿,讪笑两声,向窗外看去,此时已经出了盛京,马车似乎行走在一条人迹稀少的驿路之上,路两边的野‘花’开的漫山遍野,顾盼一时看的失神。

李祈正从怀里‘摸’出了一包茶点,放到了顾盼手中,笑道:“饿不饿?先垫垫肚子,等下到了地方怕是要晌午了。”

顾盼听话的接过茶点,小口吞咽着,又就着李祈正的手吃了两口茶水,肚子半饱后,忍不住又向窗外开去,外面的景‘色’越来越是荒凉,偏对顾盼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李祈正也不去管她,三口把剩下的茶点吃了,吞了一大口的茶水,之后往车厢一靠,闭目养神起来。

顾盼看了半晌,转过头来对着假寐的李祈正笑道:“齐王殿下是要带我去哪里游玩?东边的朝云山,还是南边的落日谷?”

李祈正眼睛没有睁开,嘴角扬起一抹苦笑:“咱们回家。”

回家?满头雾水的顾盼直到下了马车,才明白李祈正这句话的含义。

参天的松树‘挺’拔地排成一列,汉白‘玉’的地砖从山脚一路铺上了山顶,两边是全副戎装的铁甲卫士,这里是天朝的皇陵,历代皇帝和娘娘的归宿之地。

二人拾阶而上,顾盼瞥了一眼李祈正的侧脸,见他庄严肃穆,一反往日里的嬉皮笑脸,不禁也跟着敛声静气起来。

阳光只能透过巨大的树冠洒下点点金光,本就有些凉快的的山上越发‘阴’森,顾盼死死握住李祈正温暖的大手,寸步不离地跟在了他左右。

李祈正并没有登顶,半山腰的时候带着顾盼拐进了一条小路,说是小路,也是汉白‘玉’砌成的台阶,只是没有那么宽罢了。

行了一炷香左右,眼前出现了一个‘精’致小巧的宫室,前面一堵石‘门’密实地封了起来,上面刻着宫室主人的生平。

另有成人双臂合抱粗的巨大油缸,上面燃着一盏长明灯,李祈正把手里的食盒放在了地上,从里面掏出了四碟瓜果梨桃,另有一壶清酒,在宫室前供上,规规矩矩的跪下了。

顾盼未待李祈正发话,有样学样的跟着跪下了,李祈正三跪九叩,她也同样三跪九叩。

末了,李祈正提起酒壶,把里面的酒细细的撒在了宫室前,轻声道:“这里面住的,是我的母妃和两个弟弟。”

顾盼一怔,她虽然知道李祈正的母妃已经不在人世,却没想到他还有两个弟弟,竟然也已经去了,顾盼猛地想到,新婚第二夜,李祈正大醉而来,哭诉瑜贵妃占了九皇子的名头。

她凝神看向宫室前的石‘门’,细细读去,果然,这里面住了一妃二皇子,但对三人死因却语焉不详。

看着一旁面‘露’悲戚的李祈正,顾盼突然起了同病相怜之感,有父亲等于没父亲,母亲亦是早已经往生,二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