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战后的海参崴是座十万人左右的小城。遭受过空袭的港口区仍然是一片废墟,城市重建在半岛偏北的区域。
海参崴在冬季有宵禁。这种宵禁不仅包括室外活动,也包括室内灯光。整座城市从日落后半小时开始,便进入了一种彻底的沉默:没有声音,没有光线,地面上空旷寂静,仿佛人类还未从地下返回。
宵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战前,那时海参崴是虎头海雕的冬留地。这种巨大而骁勇的海雕原本颇为常见,后来由于工业活动和栖居地污染,虎头海雕的数量急剧减少,从濒危降到了极危。市政府开始呼吁每年冬季海雕迁徙的时节全城熄灯,避免影响海雕的航向。这一活动一直延续到战前,即使那时候虎头海雕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回到海参崴。
战后的核阴云时期,海参崴同其它城市一样转入地下,地面城市一度荒芜。人类退出后自然复苏,被驱赶的动物与植物开始收复自己的领地。在那段时间里,有地面废墟清理员自称目睹过海雕的痕迹。楚恪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则新闻配图:一幅明显是终端拍摄的极其模糊的照片,上面是结冰期的港口上空一只飞鸟。那只鸟距离拍摄者太过遥远,照片上只看出是禽类,连颜色都难以分辨,却激起了远广于海参崴地下城市的舆论。
现在想来,楚恪觉得,那只海雕或许是有一些象征意义,因而才引起了地下城市圈的那种古怪的狂喜。海雕能够回到海参崴,为什么人类不行?他们终有一日会回到日光之下去。海雕是他们的希望。
在那之后,楚恪又陆续看过几次海参崴与虎头海雕的新闻。海参崴从地下回到地上后的居民投票里,同意保留宵禁的投票占了压倒性优势。尽管如此,仍没有其他人见过海雕的踪迹。有些好事者用更新换代的分析技术去解析当年那张海雕的照片,证明了那其实是某种亲缘相近的白尾海雕。但海参崴人对此保持沉默。他们仍然继续着宵禁的传统。
为了一只可能早已消失的海雕,整个城市在漫长的冬季里,整夜整夜,保持安静。
“到宵禁还有四个多小时。”楚恪看了一眼终端,说,“先去警局拿到阿娜塔西亚的临时卷宗,再找个地方住下来。明天去看看能不能拿到海参崴的监控。”
威尔应声去找旅馆信息。车辆在自动驾驶下减速进入新城区,几个路口后,到达了海参崴警局。
接线员显然对楚恪的出现颇为惊讶,他反复打量着楚恪和威尔,甚至伸手拍了拍楚恪的肩膀,以确定这不是什么高端的虚拟投影。
“你知道,看临时卷宗不必来这儿。这不是纸制品的年代了。”接线员一边把阿娜塔西亚的临时卷宗复制给楚恪,一边提醒道。
“谢谢,我知道。还想调查些别的。”楚恪说,“海参崴的公共监控,我能找谁拿到吗?”
“监控?”接线员吃惊道,“你们不是失踪案吗?犯得着跨区来看监控?”
楚恪不想跟对方争执。他敷衍道:“失踪的是个大记者,有舆论影响。”
接线员理解地点点头,眼中浮现出一丝同情。他说:“我们这儿不如十五区,警局布置的公共监控不多。我建议你去废墟管理局,他们在海参崴新城周边布置了一圈监控,凡是进城的人都能查到。”
楚恪道了谢,正要离开,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这份临时卷宗,有其他人来查过吗?”
“我看看记录——啊,是有,”接线员说,“去年12月10日,事故之后没多久的事。是你们十五区的人,跟你们一样,没在网上申请,直接来警局看的。登记的姓名叫赵艾可。”
威尔预约的旅馆就在警局附近,一幢三层高的小楼,底层是大堂,二层是普通客房,顶层是赛博格用的充电舱。冬季封冻期,海参崴几乎没有外来者,整个旅馆安静得如同无人居住,只有前台的女孩儿在玩着某种虚拟游戏,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两人各自安顿好行李,重又聚在楚恪的房间商量情况。
阿娜塔西亚的临时卷宗里有三份文件,一份身份证明,一份记载了那场导致她受伤的冲突的案情记录,一份医疗事故报告。身份证明上都是楚恪他们已经查到的信息,案情记录也同上回电话里接线员提到的基本上一致。只有那份医疗事故报告是他们还没见过的。
楚恪草草阅读了一遍报告,大意是病人在脑移植过程中,迟迟无法完成与赛博格机体的链接,32小时后失去了意识,进入脑死亡状态。移植过程符合规范,手术没有明显操作失误。结论为事故不是人为原因造成。
“32小时,是不是太久了?”楚恪自言自语。他望向威尔,毕竟他才是两人中接受过赛博格移植手术的那一位:“你的手术时间是多久?”
威尔注视着那份报告,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我吗?我不知道……手术过程中我没有意识。”
楚恪挑起眉:“你走神了。你在想些什么?”
“我……只是有些困惑。”威尔说。
“为什么?”
“赵艾可在去年12月10日调阅了阿娜塔西亚的临时卷宗,”威尔说,他的视线落在半空某处的虚拟投影上,“而阿娜塔西亚的事故是在去年11月23日。我查了赵艾可的视频电话记录,从11月24日到12月10日,她给阿娜塔西亚拨了三十七个电话。”
楚恪沉默地看着他。
“12月10日那通电话,是在赵艾可调阅那份临时卷宗之后。”威尔轻声说。
有那么一会儿,他们谁都没有说话。楚恪并没有沉浸在情绪里,他本可以开口的,他做了十一年的探员,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对此有一种疲惫的免疫力。但是他知道威尔并非如此。这恐怕是威尔第一次如此近地沉浸在案子里。
去年冬天从随意到焦急的三十七通电话,赵艾可穿越了辐射区孤身来到海参崴的举动,她发现真相后仍要拨给空号码时的举动,以及之后这一年里,赵艾可最经常拨打的号码。人的形象是从这些细节被构建的。起先,赵艾可是一个模糊的名字。现在,她是一个理性的、美丽的、痛苦的人。细节被一点点填进“赵艾可”这三个字里,而那些挖掘、寻找、填充……全部步骤都是威尔亲手完成的。
探员的工作是站在高处凝视悬崖下的尸体,他们与罪恶如此贴近,仅仅相隔着几天时间。那些情绪并不能轻易消解,直到他们逐渐学会职业地、熟练地忽略一切。楚恪在最初一些案子里也曾经如此:好人死去,他会悲伤,坏人逃脱,他会愤怒。这份工作放大了人际关系里一切好与坏,他们看到的是最极端的体现,不由得人不动容。
楚恪伸手覆在威尔的肩膀。他感觉威尔受惊似的一抖,下意识反手抓住了他的衬衫衣袖,然后渐渐在他手掌下平静下来。其实赛博格并不需要温暖,楚恪想。但他没有收回手。
过了几分钟,威尔抬起头,与楚恪对视。他没有安装泪腺功能的眼睛大睁着,脸上没有表情。低端机体的面部表情单元不足以展现他的情绪。这空白本身显露出一种近乎孩童的困惑。
“抱歉,我……有些想不明白。”威尔说。
“我知道。”楚恪说,他看向窗外,“快要宵禁了。”
威尔也随他看向窗外。楚恪的房间有一扇朝着东侧的大飘窗,此刻冬季灰白的天空已变得极黯淡,一种灰调的深蓝从对面缺了一角的建筑废墟边缘晕染开,天很快就黑了。
随后,旅馆的窗帘响了起来:“宵禁还有三十分钟开始。”
它用机械的声音重复了一遍,然后自己把自己关上了。窗帘的动作很慢,配上飘窗的设计,几乎像一场戏剧的落幕。威尔怔怔看着这一幕,不自觉地站起身来。直到此时威尔才意识到自己还抓着楚恪的衬衫。他刷地松开手退后两步,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那样子像是完全无法理解自己刚才在干什么。
楚恪宽容地无视了威尔的窘迫,转身打开了环境投影。室内灯光变得暖色调,唯有床头一角有一圈冷光,光晕正中蹲坐着一只虚拟虎头海雕。它有着典型的黑色翎羽与白色尾翎,此刻正收起羽翼,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地直视窗户的方向。
“今天差不多了,回去休息吧。”楚恪抬手看了一眼终端上的时间,“明天还要去跟废墟清理局打交道。”
威尔一怔:“现在吗?会不会太早了?”
“那明天你早点儿来。”楚恪随口道。
第11章
次日清晨,楚恪是被敲门声吵醒的。他睡眼惺忪地坐起来,看了一眼终端,开始后悔之前那句“你早点儿来”。威尔来得也太早了。
楚恪随手捡起一件衬衫披上,慢吞吞走到门口,拉开了门。赛博格面容上大卫像般的灿烂笑容和走廊的灯光一起照进昏暗的房间,楚恪感觉眼睛被闪得发疼。他闭上眼,按亮了室内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