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不愿意。
会答应收下帝都的宅院,是因为他们日后要在帝都为官。但分家是决计不行的,爹娘辛辛苦苦的抚养他们长大承认,又供养他们读书科考,他们怎么可能答应分家?
事实上在于瑞金和于瑞银一开始的设想里,是打算将妻子留在府城陪伴爹娘的。可钱月儿不答应,直言不需要,还相处不来,彼此都会住的不舒服,非要他们带着妻子搬去帝都……
于瑞金和于瑞银都是孝顺孩子。他们哪里看不出来爹娘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因为知道,他们才越发的感激,说什么都不答应分家。
现下他们都还没有儿女,确实没有借口和理由接爹娘一起去帝都。但是等他们有了儿女,一定会第一时间接爹娘去帝都一起住的。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爹娘怎么拒绝都不行,他们不答应。
于瑞金两兄弟的打算,都有跟自家妻子说。两位于家儿媳妇都没反对,还特别的赞成。
嫁了人却不伺候公婆,哪怕她们出身再高贵,也会落人口实。更何况钱月儿和于二河都不难缠,明明都是很好相处的长辈,她们其实不介意一起住。
两个儿子的安排和打算,钱月儿并不知道。
在解决了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之后,钱月儿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小儿子于瑞兴的身上。
比起两个大儿子,于瑞兴的性子明显更加的跳脱。于瑞金和于瑞银当初读书识字,一心都是为了科考,意志着实坚定。
换了于瑞兴,就又不一样了。
但凡同时教过于瑞金三兄弟的夫子都明言,于瑞兴比两个哥哥更有才学。
然而,于瑞兴颇有点恃才傲物,对功名极其不上心。按着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科考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他完全不想去挑战。
好在于瑞兴也不是完全目中无人。最起码他还知道先考中秀才,再彰显本性,如此放话。
否则,如若他连童生都不是就敢耍性子,钱月儿肯定会打人。
钱月儿本来也不是贪图富贵的性子。于瑞兴非要不喜欢科考,她当然不会一味强/逼。她只是想着于瑞兴怎么说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起码应该给他自己、也给爹娘一个交代吧!
于是在确定于瑞兴考中秀才之后,钱月儿才松口不再管于瑞兴。以后于瑞兴想干嘛都行,只要不作/奸/犯/科,她都不会拦着。
得了自由,于瑞兴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去游学了。
等钱月儿知道的时候,于瑞兴已经离开了府城,她追都不知道往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