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2 / 2)

一行人说说笑笑,把纪清舒的新家逛了一遍。

房屋设计类型在这些人眼中确实独特,一进的房子里大都是符合当下实行的。

但每个房子的高度和面积都大了好几倍,院子里的空间也十分的敞亮。

从二进开始房型就有了明显的风格变化。

二进的院子很大,正北方是一座很大的堂屋,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还有二层,左右两边有两间正房。

院子中间是一个小池塘用来养观赏鱼,池塘上还架了一座木桥,不过这池塘还是个大坑,没有加水。旁边还有小幸假山造型,一个大花厅。

左右两侧把东西厢房改造成了四个独立小院,四间房型相同。

左边两套,右边两套相对应,每个小院里都有小院,一个大房子。

大房子里不仅包括了堂屋,就连卧室书房厨房都包含在内了,房子后方还有一个小后院和后门,这个小门直接通往外面。

这一个小院的面积,和纪清舒父母修的那套青砖大瓦房大小相差无几了。

穿过二进的过道后面连接的是一个悠长的走廊。

三进和二进的格局相近,院子中间有一个超大个坑准备用来养鱼,东西两侧只有各一座宅院,东面那座准备让父母住,西面那座是给二郎几个住的。

等他们长大结婚就后被发配到二进的房子里让他们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正北的堂屋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

堂屋后面连接的房子就是私人活动区域了,一个大大的客厅,书房,几间寝室。

这个主屋也有个二楼,准备当成书房和工作室,还有一个小阳台,这花费的银子自然也是最多的。

这栋楼的后面还有一个中型后院,后院连接的是个一排后罩房,后长房后面还有个小院,小院后面是一排类似后罩房的房间,纪清舒准备当成仓库。

她是要种田的,自然得准备库方存放粮食货物。

这样下来其实算是四进了,不过这个时代的房子没有四进这一说,所以还是按三进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