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1 / 2)

关于此次会议的报道则是全方位的、铺天盖地的,城里的民众们可以看电视看报纸,听收音机看街道布告,但农村的信息传递渠道就弱了很多,主要是靠生产队的老书记们给队员们宣传。

宣传工作很重要的。第一是为了彻底改变大伙往日的看法,不能再用异样的眼神看知识分子,以后要尊重知识分子,更要尊重知识。第二则是为了鼓励教育,只有提升教育的质和量,才能挖掘出更多的人才,使得科学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清河大队上头的红星公社就打算把村小撤了,整合公社资源,办出一个好的公社小学来。

去年高考他们公社出了不少大学生,是县里头教育成果最好的公社,县里也给了奖励,批了一笔款子,还有县中学淘汰过的一百多套桌椅。

今年三月初,省里对今年的高考规划做了指示,明确要深入化扩大化,社长便觉得这基础教育也要搞好。

整个三月,他都在忙着这事,加上如今的科学春风一吹,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支持他。

三月底是种玉米的时节,学校会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社长就把下面村小的校长叫来开会,问他们愿不愿意把学校搬到公社来。

愿意!十万个愿意啊!

村小是什么条件?好一点的是砖瓦房,差一点的是土墙屋茅草顶,下雨了墙会垮,地上坑坑洼洼,顺着墙缝流下来的雨水能把黑板的字冲刷干净。太艰难了。

公社呢,三层的水泥楼房,不漏水,地上也铺了水磨地板,清清爽爽平平坦坦,校园内还有花草树木,篮球场、乒乓台。

最关键的是有食堂!公社学校老师是绝对体会不到村小老师中午下课急匆匆回去烧火做饭,刚吃完就要去上课的感觉。

搬!马上就搬!

农忙假结束后,学生们回了学校,老师们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学生们。

学生们欢呼不已,都很是向往进城。对比生产队,公社的确算得上是城里了。

春燕也高兴,到家后她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妈刘氏了。

刘氏听了这话,却没那么欢喜,甚至有点发愁。

愁啥呢?无非两点。一来是路途远,孩子这么小天天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脚丫子都能走废。二来是花了那么长时间在路上,家里的活,孩子可就真帮不上啥了。

她刚坐完月子,按说是该再休养一阵的,只是碰上了农忙,哪里坐得住?她既要上工还要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春燕在家能帮着打个猪草、赶个鸭子、洗个衣服,减轻她不少负担,但春燕这一去,哪还干得了啊?

要是有个自行车就好了,孩子们在路上花的时间就能节省一些。

刘氏想着想着就瞄上了陈爱学家里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