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2 / 2)

因为这里的人说粤语,两人听不大懂,只能是边听边猜,但慢慢琢磨还是能明白一点意思。

这些人聊的大多是一天挣了几块钱,活儿重不重,工头脾气好不好,伙食怎么样,琐碎但是颇具生活气。

吃完早饭,两人出发,准备去东湖梨苑,看看那仅靠设计图就被抢售一空的天价房。

两人对这边不熟悉,也没地图,便规规矩矩的到公交站台下等着。

车到了,车门一打开,人群就像潮水一样涌上去,即使车内已经装不下了,售票员依旧在车下拼命的把人往里塞,整个车厢彷佛沙丁鱼罐头。

买票的钱都是靠着人传人的方式递到了售票员手里。

到了目的地,乘客们再一窝蜂的下去。

林若云和陈爱学也跟着下了车。

东湖梨苑的进展很快,建筑主体已经初见规模,看得出周围的大体规划。

陈爱学掏出本子,开始记录勾画,并拿出相机拍摄。

林若云作为外行人简单的欣赏感叹后,便开始留意其他的了。

她发现这边的工地管控挺严格的,比如入口处,会有人特意检查工人的穿戴,再考勤签到,工地内还有不少横幅,主要是一些安全施工的宣传。

周围还有人在走动巡逻,不知道是为了监督工人是否偷懒,还是为了检查施工是否规范。但监督的效果确实很好,工地上的人都各司其职,认真的干着手上的活,不像白天鹅工地上的工人那样闲散,一边嬉笑一边砌砖,或者点根烟,坐下来慢慢唠嗑。

半小时后,陈爱学收起东西,“我好了,咱们走吧。”

“嗯。”

夫妻俩便顺往回走,往回走发现路边开始热闹起来了,许多小摊都摆上了。

一张材质略厚的薄膜,上面摆放着眼花缭乱的商品,主要还是衣物、皮带手套、鞋袜这些,也有饭盒、水果,还有少许的五金器材。

林若云上前问了问价格,比羊城还要便宜,但是这边不讲价,都是一口价。

到了闹市,地摊依旧存在,只多不少。

除了地摊盛行之外,这边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商铺,屋子不大,里面的东西却是满满当当的,十分丰富,并且这边很习惯扎堆开同一类型的商铺,对于购买者来说倒是个好事,方便货比三家。

林若云渐渐察觉到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区别了。

内陆那边虽然也在搞私人买卖,但都是小打小闹,卖点小吃糖水、头花针线什么的,鹏城这边则是是一个完整的行业,个个都是小老板,搞得风生水起。

就好比这条街,售卖的全是建材产品,砖块、瓦片、瓷砖、玻璃、水泥、钢材、电钻缆绳铁锹,对面街则是主营电器,电灯电视电风扇、收音机洗衣机发动机等,前面的街道主营日化品,服装、鞋袜、雨具、窗帘床上用品,最中心的则是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