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个大队长一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最后总算憋出来两句:“那我们不会写我们还能不会干吗?虽然报告写得不好,但是咱们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第43章 去省里面学习
社长:“放心吧,只要卫家屯整起来,就会让他将经验分享给大家伙,有条件、有意愿的生产队,我们鼓励开办社办工厂,尤其是接受知青多的生产队,更是大力支持,这是国家的政策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响应,解决面临的困难。”
有了社长的这话,大家伙算是将心放在肚子里面。
社长的话很明显了,他们公社压根就没有开办工厂的经验。
所以先拿卫家屯当小白鼠做实验呢,干得好了就继续推广,大家跟着形式走,有了前车之鉴,他们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反之,如果办不好,提高不了知青的生活水平,还弄得一地鸡毛,他们也没必要继续趟这浑水了。
谁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虽然可以吃一波红利,但是也意味着高风险。
虽然开办工厂和管理生产队不太一样,但是在调动人员上还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卫海军将人员分为两组,一半负责木材厂的组建,另一半负责水泥厂的组建。
大家伙参与建厂的积极性很高,决定大展身手一番。
好歹他们也都是文化人,来到这里干农活,还被人嫌弃得啥也不是,受尽了白眼,心里面早就够够的。
现在兴办工厂,如果到时候效益好的话,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实现他们的价值,同时给当地带来一些好处,简直是一举多得。
经过一番了解,知青里头还真有一些相关经验的人。
刘文文的父亲就是木材厂的老板,所以从小耳濡目染,关于木材厂的一些事情他知道的相当多。
不过虽然都是兴办木材厂,每个地方的情况也不多,因为每个地方的树木不一样。
像他们所在的小镇,那里盛产榉木和楠木,非常适合打造家具。
但是卫家屯这里的树木,主要以轻省的梧桐树居多。
梧桐树当然也是不错的木材,高大笔直,搬起来比较轻,但是梧桐树做成的家具没用自己家乡榉木做出来的结实耐用,也就不太受欢迎。
“咱们非得做家具吗?我知道梧桐树做成乐器挺不错的。”冯丽建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