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之后, 华国可以不用顾忌任何国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到那时,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是他们的普通话,而非外语。
鲁王那边,因为王刚这看似急不可耐的行为,被成州薛瑾等人追到无路可走的鲁王像个疯狗一样,让文官们写了无数辱骂王刚的文章。
文官们不用一个脏字,就把王刚这个“逆贼”骂的一文不值。
总结起来就是说王刚上赶着吃屎。
一时之间,王刚的名声多少有了些影响。
不少读书人“悄然无息”的聚集在一起,有着要“光复正统”的雄心壮志。书生们大放厥词的说着各种大道理,说着他们期待的未来。
然而,书生们的这些想法,注定只能扼杀在摇篮里了。
包括鲁王等人,所有人的努力,对王刚的帝王之路没有造成一丁点的影响。
王刚在登基完的第二天,颁布了他身为帝王的第一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是以大白话的形式书写的。上面写了,三年之内,百姓们要交给朝廷的,包括粮税在内的所有税务,全部免收。
很快,这道圣旨的内容就天下皆知。
就因为这道圣旨,本来对皇位上坐着谁并不关心的百姓们,一时之间心都偏向了王刚。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给了百姓们这么大的好处,那么王刚就是他们公认的帝王。
再对比一下鲁王,之前鲁王每年恨不得从百姓身上刮下一层肉来,王刚却在一登基就宣布免收百姓的各种税务。
王刚和鲁王之间,瞬间就高下立判。
王刚在民间的名声越是好听,鲁王的骂声就越是多。
以前鲁王是百姓们的帝王,百姓们就算是骂也不敢光明正大的骂,顶多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骂一句。
如今就不同了,鲁王不再是掌管他们生死的帝王。而是被王刚打败的丧家之犬。百姓们如今骂都站在街上骂,骂的人身边围的人越多,那人骂鲁王就骂的越是起劲。
那些蹦哒的特别欢的书生们一见这架势,夹紧屁股顿时就没了动静。
随后,王刚下旨开了恩科。
那些书生们更是不敢再说一句王刚的不好,有的还写了很多赞美王刚的诗句。
有说王刚是千古一帝的。
也有说王刚节俭爱民的。
甚至有人说王刚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