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2)

校嘉华摊摊手,“可惜了,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香皂改良配方,无用武之地喽。”

香、香皂改良配方?

“等等!”石厂长把下巴扶回去,“校同志,我觉得咱们可以再谈谈……”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工服的中年阿姨闯进来。

石厂长很紧张;“老婆,你别误会,我可没有……”

“闭嘴。”

厂长夫人黄新萍,越过老公,直接走到校嘉华面前,激动地问:“你刚刚说,你有做香皂的改良配方?”

敢情这位副厂长,兼财务总管,一直在隔壁听墙角呐。

.

在厂长和夫人的陪同下,校嘉华走进了五星制皂厂的生产车间。

与其说是生产车间,不如说这就是个三无小作坊。

没技术,没规划,没标准。

猪圈大小的碱水池里,一身腱子肉的工人,正扛着铁桶,把粘稠的皂基运到石槽里。冷却凝固后,再切割成一块块最原始的肥皂。

十几个工人,一天生产几百块,算是顶天了。

烧碱的味道十分刺鼻,校嘉华站了几分钟,快要昏厥过去。

黄新萍一改平时的强势,语气很诚恳:“校同志,不好意思啊,我们也想把东西做得好一点,可惜没有你这样的大师傅。想去上海制皂厂学配方,人家根本不让进。现在只能生产老式肥皂,给矿工们用,连县城都不收。”

“大师傅不敢当,我的配方行不行,还要靠成品说话。”

校嘉华没有含糊,在车间取了原材料,重新回到接待室。

她把原料铺开,从包里取出自带的瓶瓶罐罐,一边做一边说。

“香皂的好坏,取决于皂基的质量。劣质皂基伤害皮肤,味道很难闻。好的皂基酸碱适中,清洁不伤肤,泡沫也丰富细腻。”

校嘉华拿出在家炼好的动物油和植物油,倒进皂基里,又添加了一些其它辅料。

她解释道:“做香皂,关键是碱与混合油脂的比例,多一分太软,少一分太硬。控制比例,还可以根据皮肤特性,做成干性皂和油性皂。”

搅拌了一会,她把皂液倒进模具里,慢慢等待冷却、成型。

黄新萍闻了闻,“好香啊,颜色也好看!”白白嫩嫩,比自家做的“洋碱”好一百倍。

“香料加到%,多研磨几次,香味才能持久渗透。等晾好了,黄姐您第一个试,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