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顺去过青河村,老熟人了,他好脾气地安慰女同志:“收割机是农业部门管辖的,供销社公司属于商业部,咱们只能给领导提建议,没有调用权。”
校嘉华却大胆提出:“如果,一个夏天,咱们公司就能赚到三台收割机的钱呢?”
王展发更觉得她在痴人说梦。
一台收割机大几千,三台至少小两万,天文数字,寻常人根本不敢肖想。
出师不利,校嘉华也不气馁。她笑着问许主管:“您的老同学徐民强会计,最近在县城洗化厂,工作还顺利吗?”
“……”许顺德立即回想起,老同学的晋升史。
当初,徐民强是因为“自学成才”,贡献香皂的改良配方,登上《先进日报》,而被县城洗化厂挖走晋升的。
徐民强在洗化厂里,表面职务是会计,厂长却恨不得把他关进车间,日夜做香皂研发。幸亏他之前受校嘉华点拨,有一定理论基础,应对一般生产很容易,但想要改进产品、精益求精却很难。
他每天压力山大,只能找老朋友倾诉。
因此,别人不知道,许德顺却无比相信,校嘉华说能赚三台收割机的钱,就绝对有这个本事。
他全程目睹过,她把两家供销社做得风生水起。毫不怀疑,这小媳妇就是行走的摇钱树。
许德顺拦住王展发:“王经理,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觉得咱们,也应该给年轻的同志一些机会嘛!”
王展发:“……”
幸亏这年头的霸总不流行“我要我觉得”,王经理很民主地同意,先听听校嘉华的赚钱方案。
.
校嘉华把方案讲到一半,王经理和许主管就两眼放光。“可以,我看行,新产品就这么搞!”
蔡小菊也目瞪口呆。
听到跟洗化产品相关,许德顺急忙建议:“要不,把老徐请过来?”
王展发甚至说:“干脆去请洗化厂的海厂长,我帮你引荐!”
“不用,咱们直接去见他们。”
校嘉华胸有成竹。
一行四人来到县城洗化厂。
校嘉华花了半天时间,终于说服海厂长,把接下来的生产重点,从香皂转移到更优质的洗化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