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2)

如此贵重的礼品,是白和平夫妇对侄子和侄媳的新婚祝福,无论价值和意义,都不止亿点点啊。

校嘉华有点手抖,想说请把她和白恪言的结婚证焊死,就算为了这玉,她也不会离婚的!

如果十天前,校嘉华初来边疆的心情,是忐忑、充满未知的。

那么现在,回程的专列上,有解放军同志保驾护航,那就是轻松惬意,充满了希望。

专线直达,中途几乎没有停靠,比来的时候快许多。虽然没有经过嘉峪关,但是至少提前了二十个小时。

校嘉华总算体会到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情。

两天之后,她们顺利抵达了太丰县火车站。

进站之前,两个排长提前走进她的车厢:“校同志,一会儿车到站,我来帮你拿行李。”

校嘉华客气道:“不用不用,我的行李虽然多,自己也能拿得动,哪好意思辛苦两位排长。”

两位排长一笑,指着身后说:“这些,也是白首长的一点心意,据说是首长夫人专门打电话提醒的,发车前就准备好了,你一个女同志恐怕真的拿不动。”

校嘉华震惊地看着那几箱,足足有半人高的包裹。

大灰枣、葡萄干、熏马肠、风干牛肉……全是边疆特产。

这已经不是在送她回家了,白家人简直是在送她回门省亲。

.

火车刚停稳,月台上就传来一阵喜庆的欢呼声。

校嘉华探头望了一眼,又是熟悉的锣鼓喧天,彩虹飘飘名场面。

“什么情况啊?”她忍不住问。

仝其芳笑眯眯:“应该是来迎接我们的领导。”这种待遇,她以前被省里评为“三八红旗手”时,就经历过了。

校嘉华:“……真是防不胜防啊。”

校嘉华和仝其芳一前一后,刚走下火车,就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了。

来迎接的领导很多,除了商业局的,还有农业局的,县政府的……校嘉华大多不认识。

好在,仝其芳身为厂长,都和他们打过交道。她长袖善舞,耐心的回答领导们的慰问,比如这一路经历如何,困难与否……

校嘉华躲在后面,尽量在各位大佬面前,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事了拂衣去,把功与名让给仝其芳。

她小声问商业局的王展发,“王处长,怎么回事啊?我们不就是采购了几批棉花,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什么英雄模范呢!”

王展发笑道:“你们可不就是模范吗?你们在边疆的表现我都听说了,缇县和兵团领导对你们都赞不绝口,这次长绒棉能够顺利运回,你和仝厂长都功不可没,所以咱们县一致决定,高标准迎接你们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