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茗荃也是千金出身,自然看出毛毯是上品,在上海都未必能买到。她将毛毯盖在腿上,柔软美观又保暖,简直爱不释手。
再加上,毛毯有西域风格,申茗荃看着它,难免想起两地分居的丈夫,感触就更多了。“笑笑,谢谢你,我很喜欢!”
接着聊起南疆,申茗荃又问到丈夫白和平。校嘉华只拣好的说,老人又哭又笑,时间很快到了傍晚。
这时,厨房有人进来,说晚饭已经备好,洗把手就能吃了。
校嘉华终于得空,能去自己的房间看看了。
之所以说是“自己的房间”,是因为申茗荃作为长辈,始终觉得白恪言和校嘉华还没正式办婚礼、摆喜酒,即使他们领过结婚证,也不能算作“正规”夫妻。
所以,她坚持让两个人……分房睡。
这栋公馆一共有三层,房间不多,每一间都格外宽敞。
申茗荃行走不方便,一直住在一楼,白恪言住在三楼。二楼最大的主卧套间,则早早地收拾好,为校嘉华准备着。
“好大,好漂亮呀!”进门的瞬间,校嘉华忍不住惊喜感叹!
倒不是小媳妇没见识,毕竟她上辈子也是洋房挨个睡,四季不重样的主。只是这辈子,一直在青河村艰苦奋斗,乍然从窑洞到豪宅,难免把持不住。
宽敞的落地窗、雕花的公主床都是次要的,最幸福的是,这里有干湿分离的浴室,以及老式的热水器!她恨不得现在就脱衣服洗个澡!
要知道,在火车上两天没洗头发、没洗澡,已经很痛苦了!
白恪言仿佛她肚子里的蛔虫,故意防着她,只准她洗手、洗脸。
“笑笑,我知道你爱干净。可是,马上要吃饭了,而且现在洗澡,很容易感冒。”
“好吧……”
校嘉华只好先跟他下楼,唉,一步三回头,不情不愿。
.
白家也崇尚节俭,三个人的晚饭,虽然有八道菜,但是每一道菜的份量都减半了,目的就是让校嘉华多品尝几种美食。
而且申茗荃非常用心,不仅请厨房做了地道的本帮菜,还提前学做了北方菜,就怕校嘉华不习惯江南的口味。
仅几只阳澄湖大闸蟹,他们就做了清蒸和红烧两种口味。
两世为人,校嘉华对南北文化融会贯通,不仅会吃,而且吃得优雅,吃得……充分。最后这点,主要得益于白恪言全程孜孜不倦地给她们布菜。
这顿饭其乐融融、老少尽欢。唯一的插曲,就是客厅的电话一直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