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悄无声息的崛起(2 / 2)

国师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平息了一下心中的火气之后,才道:“就在你们回来的前两日,街上突然出现了许多这种小册子。”

素帛闻言,稍微松了口气,假意琢磨道:“既然如此,当时煦公子还和我们一起在清远,此事应当与他和格物司无关。”

国师没有回答,转而去问长清怎么看。

长清略加思索后表示这种言论非同小可,一定要慎重追查,切不可枉下论调,就算有可能与格物司有关,也要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呵……”国师冷笑一声,猛地一睁眼,目光狠厉,道,“这次老夫查出幕后之人,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说完,还看了素帛一眼,特地对她道:“回头告诉你那些友人们,千万别露出把柄。”

素帛干笑两声,点了点头。

可是还没等他查出个所以然,小册子流传的范围便越来越广了。

平民百姓可能还有很多人看不懂册中文章的意思,但是翰林院,学士们可研究得津津乐道。一连几日,整个翰林院谈论的都是这本书册上的内容。

对此,何碧成感到十分不爽。

他也隐约感觉到,从内容来看,这些书册一定是煦和在背后搞鬼。但是奇怪的是,他派了人去格物司盯梢,三清教也派了人,双方都没查出什么线索。

他们整整盯了三日,除了一些铁匠木匠频繁进出外,并没有发现格物司有什么异常。甚至把所有进出大门的东西搜了个遍,也没有搜出半张书页。

外人看来,如今的格物司就是在给工部打打下手,培养点工匠,研究几种新的锄头爬犁,帮忙设计些桥梁水利工程的图纸而已。

管祭酒一脸无辜,面对各路质询,三番五次地反问,这又会对谁,有什么害处呢?

不管是三清教还是朝中的反对势力都无言以对。

而背地里,许靖当然对于那些文章的出处心知肚明,但也是直到跟着煦和一起去送书稿的时候,跟着他进了一家字画铺子的后院,才惊讶地发现,负责印刷这些小册子的,竟然是他们的熟人——宋芮。

“你终于想通了,决定加入我们了?”许靖高兴地上前去跟他称兄道弟。

宋芮的小身板被他大力拍了一下,差点跌倒,蹭了一袖子油墨,苦笑道:“许兄别拿我打趣了,我也是略尽绵力而已。三清教的鬼神迷信之说害人不浅,我表弟就是受害者之一,我本人也……我只是想做点对的事。”

许靖点点头,环顾这家印刷作坊,疑惑地问:“可是这些设备也要不少钱吧?你哪儿来的那么多银子?”

宋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小弟不才,在字画方面略有薄见,现在已经不去书院了,专心卖字画,收入倒是还算丰厚,管祭酒也帮了点忙。”

许靖不得不感慨从前都没看出来他还有这方面的天分,真是人不可貌相。

煦和则再一次对于他的慷慨相助表示了感谢,只道是此事要冒极大风险,格物司太引人瞩目了,不好运作,以后还得多麻烦他。

宋芮表示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一定义不容辞。

煦和又再三提醒他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行事,也注意自己的安危后,才把新的一批书稿交给他,又带着许靖一起逛了几家古玩字画店,买了两幅画才回去。

二人捧着画轴,商量着下批书稿由许靖主笔,写些揭露民间偏方迷信的内容,回到格物司的时候,意外遇到了身披道袍的素帛这个不速之客。

许靖刚才还说得兴致勃勃,一见她,脸色立刻拉了下来,不悦地迈着大步,故意目视前方,与她擦肩而过,进了门。

素帛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而朝煦和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