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推拉几番,黎望才勉强开口,说的却并不是有关狄青的案子,而是……他偶然间在家中藏书阁看到了一册描述西夏的狼子野心和野蛮行径的书。

大宋朝中,文官武官争斗,是政治正确,如果一个文官心向武官,那么就会被孤立。至于武官,他们的待遇决定了他们绝不会对文官有太多的好感。

国子监都是预备役的文官,虽也有武学生,但为了学生们的和平读书,并不在一处地方。黎望想要在国子监翻弄舆论,当然不会傻到直接去为狄青翻供,而是要找一个比文武争斗更加政治正确的点。

而这个点,自然是西夏。

内部争斗,再怎么争都是大宋人,但若是西夏的狼子野心,大家绝对会一致对外。

朝堂上的官员可能会喜欢和平共处,毕竟打仗是很花钱花人命的,但象牙塔里的读书人,那就热血很多了。

况且外地并非西夏一族,黎望仅仅起了个头,便有人提到辽提到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什么地方啊,大宋永远的痛点啊。

大家义愤填膺地细数外敌的狼子野心,说着说着就有人说到了狄青。

“西夏狼主何等狼子野心,狄青竟与之合作通敌,我大宋对他哪里不好,他竟要如何为之!”

……说实话,是挺一般的,干得多还要被诟病,不结婚还要被怀疑,用性命去拼的军功还不讨好,如果他是狄青,肯定原地辞职,没办法,他这人就是受不得半分委屈,黎望心里吐槽,面上却附和道:“没错,通敌之罪,简直罪无可恕!”

黎望跟着一起批判了西夏的种种辣鸡行为,又说狄青通敌,根本对不起官家的信任,反正言辞极尽辛辣,大有一副将人踩到底的程度。

如果要形象点来形容,那就是粉丝脱粉后的拼命回踩,什么黑料猛料编了一大堆。

他说得这么难听,自然就有人忍不住道:“黎兄此言差矣,狄将军的案子还未有决断,你怎这般武断?”

“外头的风言风语都传遍了,难不成还有假?”

便又有人道:“黎兄你也是读书人,怎会听信那些风言风语!狄将军骁勇善战,将西夏军打得溃不成军,说不定是那西夏蛮人奸诈,见打不过狄将军,便用奸计陷害狄将军!”

小伙伴你简直神助攻啊,黎望心里为其鼓掌,脸上却很有些犹豫:“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没有证据啊,倘若真是西夏贼子,岂非让狄将军受了委屈?”

“那人死在狄将军府上,总不会错吧,而且有血字为证,你们扯什么西夏啊,黎兄又没有说错,狄青就是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