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厘虽然看着少,但积少成多,米又不是坏米,能吃饱就成了,要什么口感新鲜啊。再说陈米也是钱,林员外既然愿意拿陈米做善事,也是无私之人。
若不是实在不符合巽羽楼的要求,南星绝对是首选林家的。
“你说得不错,林员外还是挺有经商之道的。”但很可惜,这些并没有体现在账目上,和其他粮商同等价格购入新米,却以低一成销售给普通百姓,这少的一成,便是黎望口中的“倒贴”。
这要是在丰收年份,倒还好,像是干旱水患粮食不丰的时候,那这个补贴的差价,可就大了。
毕竟林员外善名远播,不取不义之财,但他可管不了其他人,若是到这等年份,其他粮商涨价平仓,他依旧故我,对外宣称只取运输费用。
可古代劳力运输成本极高,米价如果卖不上价,哪里来的盈利?
想到那几车被缴获的卤石,黎望觉得还挺有趣的。
他这会儿,就非常好奇,林家到底有多少家底了。
有些东西,你不去查,外表看着光鲜亮丽,看不出任何的毛病,但若是带着这人有问题的观念去查,就会觉得哪哪都不对劲。
古代商人重利,素有逐利而居的评价,即便商家在江南已有儒商的称号,但该出手的时候,必然是以利益为先。
林家的账目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林员外做买卖的方式。
如果卤石的事情是真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林家米铺,就是一个“洗黑钱”的地方,更妙的是,这其中一部分的受益人还是京中百姓,这会儿即便爆出来,恐怕林员外的名声也不会臭到哪里去。
甚至以他如今的善名来讲,说不定还有万民请愿。
但卤石运送至京城可不容易,林家盘踞十年,就为了福泽京城百姓?黎望可不信,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年到底有多少卤石入京,林家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本来嘛,林家“白璧无瑕”,可偏偏吴家的事,闹了出来。
“少爷,你在想什么?面色这般沉重?”
黎望吃得已有些饱了,看到搁在一旁的食盒,便道:“我只是在想,这滩浑水,五爷把持不住,我恐怕,也做不得这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