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1 / 2)

若是演技,她定然要给满分。

一时半会没有头绪,刘柠决定暂时不想这些,尽快把话题引回目前她最关心的问题,“像你父母那样清醒的人在村民中多吗?”

“极少。在村里,通常只有两种结局:被同化,或成为祭品。”乔榆苦笑道,“这次回来,我几乎看不到熟悉的面孔,全是披着白袍的村民。”

“白袍?它的来历有说法么?”她追问道。

“神像最忠诚的信徒才有资格拿到袍子。如果不是信徒,就随时会有沦为祭品的风险。”

纵然乔榆说得很隐晦,刘柠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好比群体中,大家同流合污,唯独少数几人特立独行。那么,这几个人必将被视作众矢之的。换言之,如果大部分人接受神像的存在,剩下一小部分哪怕不愿意,也不得不努力变成其中一员。否则,便是需要除掉的眼中钉。

“可惜,阿南他因为帮我逃出祭笼,被它们发现了……”想起往事,乔榆的情绪又低落下来,“他是我回来后遇到的唯一一个没被完全同化的人。”

“等等,你说的这个人,不会是竺南吧?”

刘柠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可怕的猜想。

“哎?你怎么知道?”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刘柠继续道,“另外,你在木屋里留下的字条,让我们来找你,写的地点是哪里?第三间房屋吗?”

“准确地说,我写的是右侧第二间。如果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数,是第三间没错。”

果然!

刘柠总算明白问题出在哪。

乔榆总共留下过两张字条,好巧不巧,都是竺南大声读给大家听的。但当时由于时间紧迫,她并未要来纸条再看一遍,无从确认上面内容的真实性。

现在想来,这中间夹杂了不少猫腻。

首先是那个模糊的地点。既然乔榆迫切地想让他们来找她,怎么可能在这设置陷阱?肯定会希望越快越好,巴不得说一条最短路线。反而竺南的这个举动相当可疑。

当然,祭笼里那具尸体也同样有古怪。如果他扮演的角色是已经死去的人,他们几人的身份牌会不会也是死人?

只是,目前除了竺南外,剩下人的身份牌几乎都是摆设,没有出现半点提示。在此基础上,刘柠很快推翻了这个想法。

她记得从祭笼离开的时候,他们四人走在前面,很久后竺南和公良海才背着一堆尸体往下跑。

公良海由于害怕动作慢可以理解,竺南这样惜命的人为什么会如此磨蹭?莫非,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被一旁死去的“竺南”替换,才耽误不少时间?

如果这样的话,鬼魂第一个对公良海出手也可以解释:它怕对方在黑暗里听到了某些对它不利的东西,所以选择先下手为强。而把大家两两一组分开的建议也是它提出的,分散之余,更加不会留意是否有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