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2)

他们急着卖房子,也是怕对方欠下高额外债,到时用这房子的抵债。这个房周边的房子至少七十两。我刚才报了60两有些低。”

李玉雪道:“这房子的位置好,紧挨着县学。”

李四北微笑道:“是。我就是看上这点。能在县学读书的人,都不是穷人,有家在镇里的,就会出钱在县学附近租房子。”

李玉雪道:“我想让英杰去远郊、近郊那边的书院读书。四哥,你看我这想法如何?”

李四北直言道:“妹妹,金城的书院不是一般学子能进去读的,得考进去,或是有秀才功名,或是由县学推荐。”

他到处走,就曾在书院门口卖过货,知道要进书院读书很难。

他那妹夫长得很英俊,可是书院不是看脸,是看功课。

他妹夫去年刚考中童生,还得县学好好读两、三年,才有机会去书院读书。

说白了,在金城有很多的童生,考中童生只是读书入门。

童生不算什么。

只有考中秀才,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有比较好的前程。

他们四兄弟小时候在学堂读书,功课都不好,说白了就不是读书的料。

如果要考中秀才,真得猴年马月,与其这样,不如停了学业,去做买卖什么的挣钱。

他的妹夫在读书上面比他们有天赋。不过,想要考秀才,就得拼命读书,想要考中举人,那真是要看运气了。

他觉得妹妹受了田梅的影响,一心想让夫君考中功名,这个还是要实话实说,别让妹妹期望太高,失望太大!

李玉雪认为自家夫君很优秀,道:“英杰只读了三年书就考中童生,在读书上面还是有一定天赋。他要是去书院,应该能考中秀才。”

李四北道:“妹夫在我们县算是人才,可是跟金城的那些出自家族的子弟就不算什么。

那些子弟三岁启蒙,五岁进族学,十岁就开始参加科考,有的十五、六岁就考中了秀才,二十几岁就考中进士。

这个科举就像无数人过独木桥,一次比一次难过。妹夫能够考中童生,已是相当幸运。你不要想着妹夫下一次科考就能一举考中秀才,你得给他时间。”

李玉雪回想吕英杰提起过的县学的张师长,考中秀才就用了十几年,从秀才再考举人,考了几次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