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2)

换个角度,如果刑家脑子够活络,他们本身能够留意今年沪城的赚钱机遇,她也不必特意跑一趟。

“舅舅,你的意见,我一定听。”

过云从却没表示会照做,语气上倒是越发温和。“你都夸我是大学生了,也能坐下来听我讲讲吧?”

邢洋面对好声好气讲话的外甥女,没办法太过冷脸,只能先坐了下来。

“小从,我看过新闻,你要是想买股票认购证,我是不支持的。别和我说股市挣钱,你怎么知道不会亏?”

邢洋还能举例子:“前两天,隔壁小区传出的事情。一对小夫妻去了岛国打工,一个月前写信回家就说岛国股市暴跌。岛国人搞股票弄好些年都没搞明白,沪城交易所才开了一年多,谁知道明天是什么光景。”

“岛国是岛国,沪城是沪城,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过云从这两天先读了一大堆的岛国报刊资料。谈到这次经济泡沫,能从战后国际关系讲到米国的广场协议,那些事能够写成筐的论文,不是一两句就说明白的。

今晚,她只能简单概括:“舅舅,你看到了岛国股市的崩盘,没看到此前十年的疯涨。我也不谈别的,哪怕沪城的股市不能一路长红,但它现在才刚刚开始,只有老八股。国家正要改革发展,股票的这个池子势必会扩大,近几年整体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邢洋眉头紧皱,“但谁也不能保证你买的那一支肯定不跌。”

“不错,可我们说的是认购证,中签的认购证好比门票。”

过云从本来就没有打算劝邢洋一家进入股市。

“今年想买股,没有门票进不去那扇门。既然能推测股票总体份额会变多,而我观察了买认购证的人并不多。很简单的逻辑,门票的需求量高了,但持有的人不多,接下来哪怕不买股也可以高价把认购证卖出去。”

邢洋没有动心,“谁能确保一定会中签呢?哪怕推测股票量会上升,可是万一不是今年呢?认购证还是废掉了。这事算不准的,太冒险了。”

王美芳一旁也不断点头,她和丈夫一样的想法。

两人不喜欢任何冒险,踏踏实实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几十年沪城难道会变得和他们认识得完全不一样?

过云从不否认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即便是搞玄学,比如她七天就赚了保罗一万元,但做成此事的风险之高,是与威胁生命的风险搏斗。

“我来,不是劝你们大量购买,是认为有这样的投资机遇应该和你们说一声。三十元是不便宜,但也没有到消费不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