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平沦陷(2 / 2)

守藏(下) 玄色 2701 字 3天前

罗景明倒是不用和其他学生一起配合,他一个人就可以当一组人用。而且自小看过、接触过的古画颇多,就算是真迹不在身边,也可以背摹,反正还有梁济山帮他改笔,往往让人真假难辨。

“辛苦你们了。”张崖山见罗景明一直捂着颈椎不松手,知道这孩子一定是长年累月的低头,小小年纪就有了颈椎病。

“不辛苦。”罗景明摇了摇头,眼眸中露出不符合他年纪的忧虑和沧桑,“再辛苦一点也没事,哪怕我们做的这些事情是无用功也没事,起码说明事态没有严重到需要以假替真的程度。”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心里都清楚罗景明所指的严重事态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天边的闷响忽然密集了起来,这时无论再如何自欺欺人,也必须要承认这种密集的程度,根本不可能是雷声。

张崖山看了看天色,起身把膝头的黑猫抱到了罗景明怀里:“帮我抱会儿,你要是想走随时走都可以,大黑它自己也可以找地方睡。”

“其实它也可以自己找吃的呢!姐夫你也没必要每天定点地过来喂它。”罗景明嘴上虽然抱怨着,但身体还是诚实地接过了黑猫,小心翼翼地顺着它的毛。

张崖山也没回话,带上放在廊下的斗笠,便离开了冷冷清清的修缮室。

留守故宫的工作人员,都肩负着重任。早在南迁刚刚开始时,张崖山便接了一个比修复古董更重要的任务——修复故宫古建筑和测绘古建筑。

因为故宫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结构,对雷击、火灾的抵抗力几乎为零。再说连圆明园那种石结构的建筑都抵挡不住八国联军的劫掠,变成一片废墟,更别说故宫了。所以在故宫文物南迁的同时,故宫便联合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一边修复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一边进行古建筑的测绘工作。

历朝历代的宫室仿佛都难逃五百年一次的大灾之劫,而从永乐十八年故宫建成起到现在,正好有五百余年。

这片宏伟壮丽的宫室,如果真的难逃此劫,也务必要留下图纸和影像,以期后人可以按图重建。

张崖山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还有天津工程学院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的学生们,已经在这几年中,先后测绘了故宫中轴线以及外围的太庙、天坛、先农坛、社稷坛、钟楼、鼓楼等古建筑。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之内的古建筑均在测绘范围内。测绘的图纸除了单体建筑有精密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样图外,各宫院还有汇总的图纸。每座单体建筑都对屋面以及内外梁架的彩画、室内外铺地、阶条石、槛墙砖缝、门窗纹样、吻兽纹样等等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故宫很大,但张崖山已经用脚一步步地把故宫每个角落都走遍了。

即使他闭上双眼,也可以在这里如履平地。

再走三步,就过了启祥门;再往前走两步,右前方有块青石砖缺了一角,容易被绊倒……再往前就是嘉祉门,再过去的纯佑门一直是锁着的,想要去中轴线的大殿必须要绕行……

这几年来测绘的图纸和拍摄的照片已经摞满了两间房。

可是,还不够……

还有好多好多地方没有记录下来,还有好多好多细节没有描绘下来……

张崖山的脚步一下比一下更沉重,慢慢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脚边的青石板上有水滴落下的痕迹,并且越来越密集。

他把手中的斗笠戴在了头上。

天上酝酿多时的阴雨,终于细细密密地落了下来。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