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 / 2)

“园园?”

剧本中的事情成为了真实的结局,这是让人振奋和欣喜的事情,已经可以预见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宣传话题从天而降。

余杉下午领盒饭的时候听见了不少人在讨论这件事情,大概便是张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买卖儿童的那家老太婆可真不是个东西,让人家父女俩分开了长达二十几年。

可是守得云开了吗?

买卖儿童,买房和卖方都是利益的获得者,受害人的父母与孩子因此分离,哪怕彼此再相见,隔阂与梳理感已经产生,怕就怕这种生疏最是伤人。

而事件也确实向着余杉害怕的方向走去。

张平没能接回女儿,余杉看见他一个人默默在车里以泪洗面的样子,长达二十多年的分隔,再见面时女儿过的好那也就算了,可在张平这种接受过教育的人眼中,女人过着可悲且无力的生活,就如同这个躲在世界的一隅,害怕变革,若是无人问津,就会悄悄的腐烂消失的村落一样。

园园的思想已经被同化,她恐惧于离开,习惯了服从,所以哪怕她认出了父亲,也绝不会伸出手拉住他。

张平在和对方激烈争吵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要报警,起诉,把他们统统都抓起来,这群抢夺别人孩子的垃圾,但下一秒却从女儿的眼中看到的深深的不解和谴责。

自此受害人张平成为了女儿生活的介入者。

当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多余的时,这种绝望比无望的寻找更让人崩溃。

这件事情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大,甚至有大量媒体前往大湾乡进行采访,随着舆论的引导,这名站在漩涡中从小被拐卖至大湾乡的女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她爸爸找她找了大半辈子,听说工作也丢了房子卖了,结果她还不领情#

#好生疏,这种人还不如不找呢#

#人怎么能奴性到这种程度,居然帮着买卖孩子的人说话,张爸爸好可怜#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大团圆的结局,喜欢的是至情至孝的桥段,却忘记了环境对一个人思想的改变多可怕。

这点在大湾乡待了长达三个月的剧组最有发言权。

于是在多方考量下,编剧决定临时更改张怀楠这个角色的结局。

现实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艺术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