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小姑娘,我想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你吓唬谁呀?爱活不活!我可不想知道!哼!,接着说吧。”
我私下猜想,他可能是夏河,虽然他不承认吧。因为呢,他的表达充满很多细腻之处,如果不是本人,这种表达方法,我就觉得有一些怪异。
诸如偷窥狂吧,对别人倾诉说,他偷窥的对象在如何如何想,让人感到多毛骨悚然啊,唔,不要再想了。
但是这个夏河在这里应该是年纪很大了,我看他那天的样子,也就是20多岁,不到30。
我也不多想,不加自己的分析和感叹,尽量详细原本,就当自己是语音文字引擎好了,语音转文字!
可是,可是啊,再让我吐槽一下,这位老兄怎么又说说脑筋错乱了呢?
啊,啊,啊,我真的想吐。
冲突01
不管夏河的疑惑是如何收场。现在先让时光倒流吧。
(他真的有病!与其让时光倒流,还不如先说早些时间的事情,拽什么啊?!)
1992年10月,张珺已经15个月了,刚过完她的周岁生日不久,她看起来非常活泼可爱,亲戚朋友大加赞扬,有的人说具有学者气质、还有说有明星潜力,更有甚说从政没没准有戏。父母很开心,毕竟就是为了得到祝福。
谁能弄明白,这三种方向的潜质如何集于这个看起来如此平凡的孩子一身,而且都能被人们发掘出来呢?
要想发掘,就没有找不出来的潜能,只要你肯下狠手、大力气。
别人恭维的话,拜托就听听吧,别那么认真对待了。较起真儿来,没多大嚼头。
而祝福,再多也不会被拒绝,这是人的贪心使然。
且不说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夸奖不停,更渴望的是从心底里认可、喜爱自己的孩子,就像盖图章,她们希望孩子能够由别人,盖上代表“美”、“才”、“财”“气质”、“幸运”等的标识。
这可不是集齐多少个就可以兑换什么的啊,这是没有终场的戏剧、没有散场的宴会、没有终点的旅程。
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而且别人是最具权威的评论家和鉴定师,但是别人的批评和反面论点从未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