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偏激的留言,还总会把话题牵扯到国内盲目自大、人种优劣对比上,引发颇多争议。
不过这些甚嚣尘上的舆论,并没有影响到真正的参赛队员。
年轻的队伍飞抵了苏黎世,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为期九天的国际最高赛事便正式开始了。
虽然九天的行程表看起来不算短,但其实,真正的参赛日程相当紧张。
这群高中生们不仅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还要克服翻译、心态等种种问题,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接连完成理论和实验的多轮考核。
直到第五天下午,所有考试才正式结束。
整场赛事进入了紧张的评比环节。
第八天是颁奖时间,尽管颁奖典礼下午三点才开始,但不少队伍都已经早早到了。
华国代表队的五位高中生也提前来到了礼堂,等待着最终成绩的公布。
趁着开始前的这段时间,已经有记者走了过来。
场内的记者并不算多。现在,会跑现场的记者其实已经很少了。多数媒体都在等着直接转发二手信息,kpi到手就完事了,连现场都懒得去。
仿佛他们的采编技术只剩下了复制转发,文案撰写只会用一句“源引自某某”。
这次随行的也是一家国字号的媒体,记者姐姐人很年轻,在征询了几个高中生的同意之后,她才招呼摄像大哥,开始了采访。
记者询问的几个问题都很温和,诸如各位来自哪里、准备了多久之类的。
只不过高中生们到底年纪小,对着镜头表达时也不太熟练,基本都是问一句才答一句,整个采访总共也没持续多长时间。
记者姐姐见高中生们的心思都在比赛结果上,也体贴地没有多问,很快就结束了采访,准备等颁奖结束后再准备稿子。
刚采访完,就有手机铃声响了起来,记者接起电话,朝摄像大哥做了个手势,就先朝门外走去了。
摄像大哥则还留在原处,在礼堂内补拍一些要用的素材。
五个高中生重新坐在了一起,准备等待即将开始的典礼。
但就在这时,却又有一个穿着棕色马甲、带着方框眼镜的男人走了过来,问。
“请问,可以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对方说话很客气,但几个高中生还是愣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寻找起了领队。
他们之前并没有听说要接受两场采访,这个男记者的出现是没商量过的流程。
只是领队此刻并不在附近,而就在几个孩子愣神的功夫,跟着男记者一起来的人已经打开摄像机,镜头对着他们的脸直接开拍了。
男记者没有报自己的名号,身上也没什么可以辨认身份的标识,他和气地笑着,问。
“华国队已经连续四年没有拿过第一了,今年是带着四年的期待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