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曾想,原来太阳是这般的好看。
看着日出,窗外渐渐的有香气飘散。
元青初眼睛泛光“爹,我们去吃早食。”
父女俩花了三文钱,一人吃了块薄饼,就着一碗咸汤。
元明堂一边吃一边感慨“城里真热闹啊,这人来人往的。”
昨日他们来的时候,天已经晚了。
虽然看着建筑,和行往人的穿着,也能体现禹州的繁华。
但是这早上开了城门的禹州,才真的能体现出禹州的热闹与繁华。
街道上,比肩熙攘,人来人往。
小贩们吆喝着,行人们脸上都充满着希望与劲头,元青初觉得眼前的景象大概和清明上河图差不多。
吃了早饭,元青初想起要给裴云柠带针线的,小姑娘要给自己做衣服呢,就先领着元父去了布行。
去了布行,除了针线,元青初又问了粗布的价格。
因为她之前让裴云柠缝的布兜已经用完了。
空间里的粮食还要继续收,那布兜也要继续用,所以粗布还要买。
进了布行,人家见他们的穿着,就没人专门上前招呼。
毕竟禹州的布行,不像县城的没啥人。
人家忙的很呐!
最后还是元青初主动喊来了一个不怎么情愿的小二。
元青初说要看线,那小二语速极快的报出价格。
元青初瞥了他一眼道:“每个色给我拿一滚。”
听说每个色拿一滚,店小二的神色缓了好多,态度也端正了很多“好嘞,小的这就去。”
元青初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转变而喜悦,只是淡淡凉笑。
普通世人都是先敬衣衫后敬人,她改变不了谁,也不会去和谁置气。
就是她的不屑,也不会改变。
拿了线,元青初仔细翻看了一下,都满意了才道:“有粗布吗?”
店小二点头,虽然目光依旧免不了的打量,却热情的询问“客官需要多少?”
“多少钱一尺?”元青初先询问了价格。
她不知道这边会不会比县城那边贵,如果贵的话,还是县城买的好。
“五十个铜板一尺,”店小二报出价格。
听见是一样的价格,元青初就赶紧道:“那来十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