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1 / 2)

就有人问宋随安“里正,这是准备带我们往哪里逃难?”

宋随安随意的扫那人一眼“找一个你蹲在那里,人家愿意赏你口稀饭的地方。”

他说着环视众人“我知道你们不满,觉得还不如待在家里。”

“我就想知道,我们都走出来这两天了,雨水停了吗?”

“我们这里不停,小宋村能停?”

“下到这会,村里的境况就能好了?”

村里的境况的确好不了,又接着下了三天,还是不停下,屋里和屋外已经差不多的光景。

留下的人也坐不住。

也背着东西,拖家带口的开始离开。

不过他们逃难的方向和宋随安他们逃难的不是一个方向。

宋随安是直接放弃了能在桐州安稳生活的打算,把人往禹州那边带。

而留在村里的人,则是不敢往外地跑,他们背着东西,拖家带口的,先是往镇上走,之后往县城走。

大多数人都是往桐州下面的县城走,也有少数的,往禹州去了。

到了禹州,想进城就得掏关费,舍不得掏钱的,就只能不去。

元姑姑一家也是跟着大部队往县城走了。

许大山是不舍得掏钱的,元姑姑也不会告诉他,自己娘家人就在禹州的。

元家人一夜之间全部搬走了,许大山想上门打秋风都不成,背地里没少骂两个舅子。

发了财了,人就跑了,真是心毒又自私,自己妹子和外甥都不管的。

虽然背地里他把元家的祖宗十八代都招呼了,但是当着元姑姑的面,他还是一副好性的样子打听“这你两个兄弟是不是上哪发财去了啊?”

元姑姑只是木木的扫他一眼,并不说话。

许大山问不出什么,后面也就不再问。

这次逃难的路上,许大山又开始念叨“还是明堂和明昆两个人有先见之明啊,知道先搬走了。”

“要不然,等到现在,就和我们一样,饿着肚子,背着家什往外跑。”

“就是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啊?”

“他们这提前走了一两个月,想来肯定是安置妥当了,要是知道在哪里,咱们现在也好过去投靠啊!”

“总好过现在,看看现在这个样子……”

许大山一脸的苦色,凄苦的觑着元姑姑,想从她面上看出什么来。

可惜元姑姑任他说个没完,面上就是木木的,仿佛身边根本没有这个人存在一样,只是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