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身份(1 / 2)

上元节这天,宣平侯府十分的热闹,天都还没有亮,下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今天是大姑娘进王府的日子,全府上下都严阵以待,唯恐自己出了差错。

因为孟若娴是以侧妃的身份被迎进王府,所以自然没有新郎接亲这一说,这也减去了一些繁琐。

梅园里,孟若娴穿着一身粉色的华裳,端坐在梳妆台边,任由几个丫鬟摆弄着她的发髻。

喜婆在一旁说着讨喜的话。

孟若茵羡慕道:“大姐姐好漂亮呀。”她把手上的盒子递过去,脸色微红,“这是我送给大姐姐的添妆,大姐姐莫要嫌弃。”

“怎么会呢。”孟若娴笑得温和,她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枚雕有梅花的玉佩,她连忙取出来挂在自己的腰带上,“我很喜欢。”

孟若茵原本还在惴惴不安,听到孟若娴这句话,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涌起一丝高兴,大姐姐喜欢她的礼物。

许家大姑娘作为孟若娴的闺中密友,所以也过来给她添妆。

她把带过来的珠钗插到了孟若娴的头上,柔声道,“果然这个与你更适。”

许挽月是刚成婚的新妇,所以拉着孟若娴的手说了许多闺话,末了叹了口气,“以后再见面就难咯。”

说话间沈氏也过来了,她刚从前院忙完,“娴姐儿。”

“母亲。”孟若娴唤了一声。

沈氏接过丫鬟递过来的木梳,挽起孟若娴的长发,眨了眨眼睛,把眼底的酸涩隐去,“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她想到刚刚在前院,几个关系一般的宗妇拉着她热切的说东说西。她们说从过年开始,三王妃温氏的身子便越发的不好了起来,前些日子还连夜召了几个太医过去,说不定也是这段日子的事了。

她望着镜中人影儿,心里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这一去是福还是祸。

孟若娴拉着沈氏的手,笑道:“这么大喜的日子,别愁眉苦脸了。”

“好,”沈氏把梳子放下,但心底还是有些遗憾的。

侧妃,名头听着好听,但说白了也是从侧门进去,新郎也不会过来迎亲,更不要说拜堂了。

“娴姐儿,委屈你了。”沈氏是对她有所亏欠的。

孟若娴知道她想说什么,所以宽慰道:“父亲常说在其位要谋其事,我既然占了侯府嫡女的位置,享受的东西自然是顶尖的,就连为我请的绣娘也是从宫里面出来的,我已经享受了那么好的东西了,自然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沈氏心一软,娴姐儿越是通透,她心里越不是滋味。

许挽月也开口道:“听闻那三王爷也不是那负心薄情的人,夫人不必担忧。”

“说的也是。”沈氏抹了抹眼泪,示意离嬷嬷把托盘呈上来,开口道:“这是白银缠丝双扣镯。是当年我出嫁的时候,你外祖母给我的,她当时跟我说了一句话。”

“说愿我一生喜乐,顺遂无忧。”沈氏把手腕套在她纤细的手腕上,道:“现在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

孟若娴鼻子一酸,终于没忍住,哭了起来。

喜婆在一旁急了:“唉,别哭,妆花了。”

“花了可以再上。”沈氏把她揽进怀了,笑道:“咱们娴姐儿也没有那么坚强啊。”

自小她的娴姐儿就是这么懂事,万事都不用她操心,更不要说闹脾气了。跌倒了也不会哭,同龄的孩子早就去找父母撒娇了,可就是她,坚韧得不像个孩子。

众人见此,很有眼力地退了出去,留下母女二人这片刻的温情。

孟若虞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场景,她站在门口,没有进去,最后还是孟若娴发现了她。

“若虞?”

沈氏听到声音后,惊喜地回头,“虞姐儿!”

“大姐姐,母亲。”孟若虞提裙走了进来。

“这几日你都好吧。”沈氏一眼就看到了孟若虞身边的竹桃,是个生面孔,一看就不是侯府里的人,她拉着孟若虞的手腕,警惕地看着竹桃。

竹桃寸步不离地跟在孟若虞的身旁,仿佛没有看到沈氏的表情一样。

孟若虞嘴角微勾,“我很好。”

沈氏上上下下地打量她一遍,又瞧着她脸色红润不似作假,心落了大半,“那个人把你弄哪去了?”

事到如今,沈氏也知道了容珩并非她的外甥谢砚之,不过真名她也不知道,侯爷更是什么都不告诉她,只是跟她说虞姐儿一切都好,但作为母亲,没见着真人,这心里总归是不安的。

孟若虞摇摇头,并没有答,她敢保证她现在说了,回去就会被带到别的地方。

现在还是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吧。

孟若虞把手上的食盒放在桌子上,并把盖子打开,“我想你们也忙碌了一早上,肚子肯定饿了,我们一起吃吧。”

她在小院的那几天,发现那儿的厨子手艺不错,今早便叫厨子做了几个菜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