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 / 2)

“和藻门树培育的一样,有微弱的fsa2物质。”研究员递上一份数据报告。

随着生物研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精力投入到海洋生物研究。深海红藻属于龙夏沿海地区的特有物种,是全球红藻门生物中的一种。

世界各国曾分析过深海红藻。

现在科研力量有限,大家只能分析出红藻的基础构造,完全检验不出fsa2。这次生物组有突破,也是借助了藻门树和种子实验室的分析设备。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不透彻。”一个上年纪的研究员道。

世界神秘复杂,他们做了一辈子研究,也只是了解世界的冰山一角。

深海红藻可以提取相近fsa2的物质,但有一个重要弊端:和空气接触后容易挥发。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生物组主要将精力放在杀虫剂的稳定和配比测试中。经过一系列实验,生物组终于研究出蝗虫杀虫剂。这些杀虫剂除了红藻提取物,还有有机磷,甲酸酯等数十项化学成分,这里每一项成分都需要严格配比。

杀虫剂可以做成粉末状,也可以制成药剂。

八月十七,农场人员再次来到玻璃房。此时玻璃房内是一百只成年蝗虫,蝗虫正在蚕食着玉米杆。

“开始!”向庆川直接吩咐。

工作人员拿出一盒新品杀虫剂,将杀虫剂按比例兑水,接着喷进玻璃房内。

玻璃房被杀虫剂喷的疯狂乱飞,之后行动迟缓……一小时后,蝗虫掉落在地,落成了厚厚的一层。

“全死了。”

一个工作人员打开玻璃房门。因采用严格的剂量添加,这些杀虫剂无色无味,对人体近乎无毒,就算误食也不会发生致命性死亡。

向庆川认真看着蝗虫尸体,又对玉米杆进行数据分析,最后一字一顿的宣布:“风山杀虫剂,研究成功了!”

根据研究,这些杀虫剂不仅对蝗虫。对老鼠蟑螂等灾害性虫鼠也有极其显著的成果,这是一种优良的,十分新型的杀虫剂!

龙夏深海红藻只是全球深海红藻的一种,虽位于深海,但不是稀有性藻类。现在全球海洋生态破坏,通过一些现代收割设备能找到大量的红藻。

八月十九,龙夏和全国多个农药日化公司达成合作,开始迅速的红藻收割工程。

“八月二十,河省赵家寨三百二个村民齐聚东南下河道进行柴火焚烧工作。”

“龙夏生物专家意见:蝗虫喜在低洼积水,有水草生长的地方产卵,各地可提前进行蝗灾预防。”

……

就在龙夏风风火火的收割红藻时,全国各地也没闲着。

现在鸡鸭大军暂时行不通,全国准备自发性的第二波自救:寻找蝗虫产卵地,去除卵块,将可能遇到的灾情减少到最小!

……

“村长,这边没有。”

“再往前找找。”

……

赵家寨位于河省东南部,自七月份高温开始,有不少土地出现干旱皲裂。

赵家寨离最近的蝗灾地只有二百公里,再加上村子周围有不少庄稼小河沟。为避免大规模蝗灾,赵家寨在看到新闻的第一时间,就决定按新闻建议找找卵块,看能不能把蝗虫消灭在摇篮里。

第八十六章

“这里有几个幼虫, 没虫卵。”

“先把幼虫处理了。”

赵家寨的玉米地里,李东凯风风火火的吩咐着。

李东凯是赵家寨村长,自龙夏发布蝗灾预防号召, 就组织赵家寨开展寻找卵块行动。因行动迅速,昨天登上了河省农业新闻。他们是寻找可能存在的蝗虫卵块, 只是大家第一次接触蝗虫卵块,进展的并不顺利。

此时村民都拿着铁钎翻土找卵, 现在太阳浓烈,他们都穿着短衣短袖。大家从昨天到现在已经忙乎了三十六个小时,已经不确定有没有蝗虫卵块。

就在这重复的寻找中,远处传来一道兴奋声:“发现蝗虫块了!”

蝗虫块地点位于赵家寨的南坡上, 李东凯和其他村民一起过去。半小时后, 众人面前有一条细细的黄土沟,土沟沟两侧是黄色的玉米地,地里都是之前酸雨从高坡冲下来的塑料垃圾。

“蝗虫在哪?”李东凯看了一圈问。

“这儿。”村民拎起土里的塑料袋。塑料袋底下是一层黄土,黄土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白卵。

“太恶心了。”村民们糙惯了,但看这么多虫卵块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瞬间密集恐怖。

大家又去拉其他塑料袋, 里面除了虫卵,有的还有刚刚成型的是幼虫。

在接下来的两小时里, 村民把土沟里的虫卵连根拔出,放进土沟里焚烧。

大火在熊熊燃烧,一个村民道:“这得二十万只蝗虫了……”

一斤虫卵块可以孵化五六万只蝗虫, 他们这里有三斤虫卵块,可孵化二十万只。

“嗯。”李东凯点了点头。赵家寨只是河省的一个小村寨, 他们这里有二十斤的蝗虫卵, 就担心其他地方更多……

“大家回去休息一下, 明天早点行动。”现在天色阴了下来,李东凯拍了拍手。

根据马里新闻,蝗虫在蚕食完庄稼后,会进入周围的城市村庄。赵家寨四面环山,现在的蝗虫防治不仅是响应号召,也是为了村民自身安全。

第二天一早,赵家寨村民来水渠地里找虫卵。此时水渠地里除了赵家寨村民,还有十里八乡的其他队伍。

李东凯将目光放在一个相熟的男子身上:“白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