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战乱多年,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大梁建国方才百年,元气未复,百姓心中还存着对蛮夷掠劫的恐惧。
内忧外患之下,无怪乎一些人把希望寄托于‘神鬼’之上。”
其实苏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说,就是世家。
在大梁,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皇室,而是八大世家,王谢陈萧,苏白魏赵。
这八大世家经营数百年,底蕴深厚,势力盘根错节,互为姻亲,结合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大梁的朝堂,半数上都是八大世家的子弟或是门下。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大梁的官制——九品中正制。
想在大梁做官,只有一条道路,就是由官员中选出德高望重的中正,从文采、德行、才貌三个方面对各郡县适龄青年进行推举和品评,拟定名单,最后交给吏部选拔。
而这些选拔出的才德兼备者,自然多是世家子弟,从根本上垄断了从仕的道路。
世家们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实力雄厚,其所在的地方,就好比土皇帝,不但有大量的田地和产业,还拥有自己的私军和营垒。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世家对于皇权其实没有什么敬畏之心,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底气。
以至于在这个四方蛮夷虎视眈眈的战乱时代,竟然出现了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这种局面。
而世家的势大,梁帝可以说是有切肤之痛,特别是其母族赵家。
他如今,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罢了。
梁帝长叹道:“易之大才,清谈误国久矣,若朕能得到更多易之这样的俊才辅佐,大梁必是另一番气象。”
他仔细看了看苏易的脸色,轻咦一声:“朕感觉易之最近的气色似乎好了一些,可是找到了良医?”
苏易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换了一个方子,最近吃着有些效果。”
见梁帝面露喜色,苏易又嘱咐道:“不过,这件事陛下先不要透露出去。”
梁帝见苏易面色有异,看惯了宫廷阴私的他马上联想到了什么,追问道:“这其中,可是有什么蹊跷?”
苏易垂眸,黯然道:“最近刚有些眉目,还在调查中,所以请陛下千万替臣保密。”
梁帝想了想,又道:“若有需要之处,易之不妨开口。”
这就是给自己撑腰的意思了,苏易笑了笑,心中承了梁帝的情,行了个礼,“多谢陛下。”
正当梁帝与苏易相谈正欢时,守在湖心亭桥边的贴身内侍匆匆走了过来,梁帝面上的笑容一敛,沉声道:“何事?”
内侍低着头,恭敬道;“陛下,太后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