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2 / 2)

又转向盛棠,“陛下,商人重利不假,却也有义商,国库的赋税,这些商人们也是出了大力,商人的商税本就不低,不能不担心引起反弹啊陛下。”

“若不大力整治,难道让他们继续偷税漏税?再有,大部分商人也就偷税漏税,动摇不到国本,但是!”

杜青寸土不让,义正辞严:“还有部分产业,那是能动摇到国本的,如之前的盐,统归国家监管,可如今还有几样,如水泥厂,玻璃厂。”

卧槽!不少大臣差点口吐国粹,这杜青是狠起来连陛下也怼啊!

侯杰想到公孙的辞职,又看杜青如此有底气,大概有了谱,不动如山。

“水泥,玻璃,不似盐那般为咽喉,技术却过于先进,水泥关乎着道路的通达和速度,玻璃更是望远镜的材料之一,涉及军务,又有了陛下的面子,更容易滋生有贪欲之人的野心,因此更加不能不管控!”

“并非归于国家所有,而是得有详细的措施,确保这般的产业不会对国家造成损失。”

“如此,就是陛下的产业也要有所监管,何况其余商人?”

沉默,是年后第一个早朝。

“杜大人,盐铁司和户部不都有人在监管?”付连出列,“说到底,是底下的人没有用心罢了,既如此,应该是加强盐铁司和户部的职能,而非是再开一个部门,如此岂非又要造成官员冗余?”

盛棠心想,付连担心担忧冗官,难得一见啊。

“付相,”杜青礼貌拱手,“官员冗余,说的是多的是无所事事,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官员,而非是因噎废食,就不招收官员,开设新的部门。”

“若是某一日三司与其余部门造成职能的重复无效,我杜青也能上奏陛下,请求废除三司!”

“监管商人,不是压抑行商,相反,也能为底层的商人提供援手和申诉渠道,避免有些底层的商人恶意竞争,吞并一些有潜力的商铺,如此,才是促进商业发展的正常手段!”

整整一个早朝,全用来讨论是否应该再开一个部门进行商业方面的监管了,龙椅太硬了,盛棠坐久了就不舒服,估摸着都超了一个多时辰了,咳咳两声,下面嘈杂的声音才停下来。

“诸位大人所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吧,”盛棠又开始做老好人,“今儿回去,都针对杜大人的提议,写一份奏折,无论赞同与否,只管说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就行。”

“还有不少还在各部门工作却不能进殿的,也让他们都写一写。”

“简明,扼要,别骂人。”

“好了,退朝吧。”

杜青也的确是早就和盛棠讨论过的了,三司使和六部本就有重叠,却一直沿用,之前太上皇和公孙珏的改革,也是初步的改革,围绕的是俸禄进行改革,说到底是以俸禄为主。

但是官制制度最终还是得适合国本,适合国情,因此更多的细节,如三司这样权力大的部门,也只能在之后逐步寻找机会进行改革。

之前的三司使不过是为了平衡压制左右丞相,可盐铁,度支,户部,都归属于三司使,却也造成了三司使里的要则细分不慎清明。

“之前何濯不是说户部工作量大吗?最好能趁这次,把部分功能单独分列出来。”

“商业太重要了,若是一直由户部和盐铁司这样分心去管,迟早会出事。”不要小看商人,钱多了,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