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大爷……”卖牛的小伙子叫住阮老爹。
“咋?”阮老爹防备地看着他,“我刚才只是围着转了几圈,可没有上手摸牛!”
年轻小伙一直笑呵呵的,“不不不,您误会了。是这样的,我想说的是,大爷,您现在不买牛也没关系。刚才我听到了你和你闺女的对话,入冬前想买一头牛对吧?我们家养了几头牛,如果你们以后想买牛的话可以去我家看看。”
为了取信他们,年轻小伙又补充道,“我们牛家也是平安镇人,住在下家湾,很好打听的。”
阮明湘发现这人还挺会做买卖的。
阮老爹询问地看向阮明湘,她点了点头。
阮老爹当下喜笑颜开,可以看出来,闺女不是哄他的,是真有意给他买一头牛,当下他矜持地道,“那就留个联络地址吧。”
时间没过午,阮老爹就牵回来了一头驴。这在甜水村造成了轰动。迄今为止,甜水村养有大型牲口的人家都是有数的,但这些人家无一不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里正家就养了一匹马和一头牛,再比如豆腐张家,往前两三代做的都是豆腐买卖,属于小富之家,有一头驴很正常,还有另外几家,大多都是养了牛,牛在农村太实用了,是个好帮手好助力。
现在阮家买回来了一头驴,太不可思议了。阮家那是什么人家?一直都是村里最穷的存在,虽然出了个秀才公,但家境也并未得到太太的改善,还是那么贫穷。
他们怎么就有钱买驴了呢?距离他们摆摊卖早饭也就一个月这样吧?原来阮家卖吃食这么挣钱的吗?
有些直肠子直接跑到阮家人跟前问这个问题。
阮家人哪敢承认啊,一个个不是摇头就是罢手,“咱们的吃食买卖能挣点辛苦钱,就跟豆腐张家一样。买这头驴子呢,是我们每天来回走十几里地太辛苦了,咬牙买的。为此,我们大舅家给借了一半多银子。”
这是他们和何家说好的说辞了。不然阮家只干了一个月的吃食买卖,就能买一头驴,太惹眼了。
何家却不怕事儿,阮家找他们帮忙,对他们而言也是面子里子两面光的好事。
别看大表哥在阮明湘跟前好说话,何大壮这名字取得也憨气,但年轻的时候,大表哥有一段时间逞凶斗狠的,当时还差点混成了衙门的捕快。只是他后来觉得当捕快贼没意思,权没权钱没钱的,索性学杀猪去了。不过他混账那几年也不是没收获的,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捕快行当里也有他的兄弟。正因为他混得开,何家肉铺才能在平安镇稳稳当当地经营着。
“你们大舅真好。以后你们挣钱了要孝顺他啊。”乡亲们羡慕地说道。
阮家有门好姻亲是甜水村的共识了,平时不嫌弃阮家这门穷亲戚,时常走动,礼数周全,另外就是阮家有事有困难也从不推脱,能帮就帮,堪称亲戚典范了。
那肯定。
有人听出来了,驴一头在五两左右,阮家的大舅家借了一大半银子,阮家自己拿出了一两多二两银子?也就是说阮家一个月挣了一二两银子?咋一看还挺多,但阮家为了这个早饭摊子全家出动,起早贪黑地干活,就不觉得多了。试想,要是他们去打短工,一天也有二三十文。阮家就算八个人干活好了,一天就能挣一百八十文左右,一个月就有四五两银子。这么一想,顿时就不觉得多了。当然,他们也没那么多打短工的机会。阮家让人羡慕的只是他们有挣钱的机会而已。
阮家开吃食摊子一个月就买了一头驴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听到这消息的某些人蠢蠢欲动。第一个上阮家门的是阮家四嫂杨招娣那重男轻女的亲娘杨老太。
她从地里拔了两把菜就来走亲戚了。
三嫂刘氏撇了撇嘴,走亲戚连几只鸡蛋连块儿糕点都舍不得。
在杨老太打算拉女儿进屋聊聊母女间的体己话前,杨招娣被阮老太这个婆婆先找到了。
在阮老太的示意下,阮家的几个儿媳开始拉着杨老太说话,要缠着她也不难,就拿杨家那宝贝疙瘩出来夸就对了,准能奉承得她找不着北。
杨招娣不知道婆婆找自己做什么。
“拿来吧!”
“娘?”
“这一个月湘湘分给你们这房的钱,先拿给我,等你走了我再给回你。”阮老太很清楚这老四媳妇耳根子软,手里留不住钱,一会准被她娘哄走。
“哦哦,好好。”杨招娣乖乖从床头的箱笼里翻出一个装钱的小木匣子,将里面的铜钱全倒了出来。
阮老太发现,竟然有四串并十来枚散放的铜钱。四串就是四百文,杨招娣一个月攒下了四百一十二文钱。
阮老太算过,湘湘一个月给了他们四百五十文钱左右,老四家的竟然能攒下四百多文,相当于她一个月竟然没有花出去多少。唯一花钱的地方,好像是妯娌几个一起买了洗头的发膏?就她所知,另外几个儿媳手里有了闲钱,多少还会买点其他的,
阮老太看杨招娣的眼神一言难尽,这人吧,攒钱是挺能攒钱的,但是一想到她要是没注意,这四百多文钱都被她那亲家哄走,这心啊就是堵得厉害。
“这四串一百文钱的,我拿走了,剩下十二文,你娘要是要,你就给她吧。别把湘湘每天都给你们分工钱的事和她说。”
“哦,好的,我知道了娘。”
阮老太达到了目的,将手中的钱拿回屋藏好,就去了客厅。
阮家几个儿媳一瞧便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杨老太终于顺利地和女儿单独相处,她一见着女儿就哭穷,哭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话里话外都是要钱。
杨老太只有一个儿子,女儿倒是有四个。在她眼里,儿子是宝,女儿连草都不如,这一点从杨招娣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在她心里,所有女儿都得给儿子让步,女儿贴补娘家那是应该的,有好东西要紧着娘家。如果有好东西不给娘家送来,那就是不孝。
“你个死丫头,不是说你们阮家的吃食摊子挣钱了吗?十几文钱就想打发我?!”杨老太尖叫。
“娘,就只有这么多了。”杨招娣嗫嚅地道,她不敢说刚才婆婆将她的四百文钱收走了。
她向来都知道自己这个亲家是极厉害的,她女儿嫁进来这么多年,除了最开始那一两年,女儿手里松泛些,能孝敬她多一点,后面就不行了。这老虔婆把钱把得厉害,女儿根本就接触不到银钱!银钱接触不到也就罢了,反正阮家穷,也薅不到多少羊毛,但阮家的好东西女儿作为儿媳妇也一点都接触不到就太过分了。要知道每年阮老三进山都能搞到不少野物,他们全家都盼着女儿能带回一些给家里改善伙食呢。
“你啊你!”杨老太伸出指头直推她的脑壳,压低了声音,恨铁不成钢地道,“你不是跟着去镇上卖吃食吗?就不会自己偷摸着拿点?”同时手也不慢,一把将那十几文钱掳走。
“娘,我现在都在家里帮忙。”
杨老太的眼睛转了转,“你的意思是,你家的吃食做法,你都一清二楚?”
杨招娣惊恐地看着她娘,“娘,你别问我这个,我只会干粗活,磨米浆挑水什么的,精细活干不来,况且家里炖大骨汤的方子是小姑一手调配的,家里谁都不知道。”家里的吃食配方,早在一开始就被勒令保密的。
“没用的东西!”阮老太的眼睛在女儿女婿的屋里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可顺手牵羊的,不甘心地道,“阮家不是刚买了一头驴?一会你和亲家母说说,让我牵回去使两天。”
利欲熏心的她忘了阮老太的战斗力,阮老太可不会惯着她,听到她要借驴,斜睨着她,“你脸咋那么大呢?我家花大价钱买这驴是为了自己方便,我们自家还没使唤上呢,你嘴皮子一掀,就要借?”
那神情就差没直白地说,借驴,你配吗?就怕这驴一借就回不来了。哼!
这话可把杨老太气个倒仰,知道自己这是讨不到便宜了,气哼哼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