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先生踏出房门,却恰好遇上了回来的巧霜。
两人目光相交,廖先生眸光微滞。
巧霜却什么也没说,微微侧身让开。
廖先生低头,与她擦身而过。
巧霜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有些出神。
方才巧霜和莫莹莹站在门口,将沈映月和廖先生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莫莹莹看了巧霜一眼,道:“怎么了?”
巧霜连忙收起思绪,勉强笑了笑,道:“没什么,夫人应当饿了,我们快些进去罢。”
两人便一同踏入理事间。
“二嫂,你当真要送廖先生去考科举?”
莫莹莹心里藏不住话,东西才一放下,便问出了声。
沈映月轻轻“嗯”了一声。
莫莹莹蹙了蹙眉,道:“可是,你难得有个用得趁手的人,若是廖先生走了,流光阁和若玉斋可怎么办?”
沈映月淡声:“廖先生非池中物,不应蹉跎于此。”
沈映月心中想着,若是廖先生真的能更进一步,她便要提前找好管理流光阁和若玉斋的人选。
莫莹莹叹了口气,却也只能点头。
而一旁的巧霜,却一言不发地站着,仿佛心事重重。
-
一连几日,沈映月都在若玉斋待到很晚,回来沐浴过后,便上了榻。
在冬日里,她一贯手脚冰凉,还好巧云提前帮她备好了汤婆子,被窝里才能稍微暖和些。
此刻,夜灯如豆,炭火“哔剥”作响。
沈映月躺在靠枕上,手中捧着一本手札。
这本手札,是从莫寒的书房里找来的——这是他少时,去北疆的游记。
那时候,他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上面的字迹稍显稚嫩,但已经初见笔力。
他从自己的角度,记录了北疆的风土人情,还有一路的见闻,写得颇有趣致。
沈映月没有去过大旻的北疆,但读着这一本游记,却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引人入胜。
沈映月虽然没有见过莫寒,但读过不少他的藏书。
他的藏书都保存完好,包罗万象,但凡沈映月能想到的种类,几乎都有。
每本书里,还有不少他的批注。
沈映月看的时候,每当到了有感而发时,便会看看莫寒的批注。
他或是与自己的想法相似,也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补充她的思考……虽然是一个人看书,但却觉得,好像有人陪在身边。
这对沈映月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
不知过了多久,沈映月渐渐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