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直径一千米 笼中月 3025 字 7天前

医院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鬼,所有人对鬼节两个字噤若寒蝉。但安宁还在国外时,这个节是很隆重的,小朋友会来敲门要糖,大人也可以向邻居伸手讨要。

吃完晚饭天就已黑尽。妈妈精神不好,看着看着电视头又歪向一边。爸爸戴着老花镜下电子围棋,声音调到最低,神情很是专注。安宁在病床边坐了一会儿,起身走到窗前,发现对面有穿条纹服的人在拉手风琴。

就在光线幽暗的楼顶,有人拉琴,有人在听,还有人鼓掌。

听不见音乐,但他照样被音乐抚慰心灵。看着看着,他觉得嘴里苦,久违地拿出手机拍下远处这一幕,发到了朋友圈。

“想吃糖了。”

他配了这样一句话。

之后就收起手机,提着热水壶去走廊尽头打水。冬天人多,排了一会儿,再回去的时候爸爸刚好起身活动腰杆。

“爸爸,你先回去吧。”他把水壶放下,“明天再来替我。”

术前暂时还不需要护工,现在他们爷俩总是轮流值班。

两人把吃完的饭盒一一收起来,他爸爸问:“宁宁明早想吃什么早饭,鸡蛋饼配紫米粥怎么样。”

他点点头,“粥里要放一点糖。”

爸爸笑他还是小孩子心性,喝粥要放糖。

本来这是双人病房,但隔壁床的阿姨后天手术,今天被家人接回家去了,所以今晚就只有安宁母子。

等爸爸走了,安宁把灯关掉,门窗关好,只留电视机放晚间新闻。

他最近喜欢看新闻,因为新闻里有全世界的悲惨故事。有时看到触动之处,他还会特意去网上找寻捐款途径,尽一点绵薄之力。跟这些人比起来他们这个家庭还算是幸运,因为他妈妈有医保,他们家也还有积蓄,足以撑到生命的分岔路口。

刚看了十几分钟,手机忽然震了震,屏幕冷调的光照得他脸色发白。

妈妈的主治大夫胡教授发来的消息:“小宁,还在医院?”

他一怔,马上回:“在的。”

“来我办公室一趟。”

是不是妈妈的病情出了什么变故?

他犹如惊弓之鸟。走到办公室门口,吸足一口气才敲门。

“请进。”

窗边的条桌旁端坐着一名可靠的白衣天使。胡教授是肿腺癌权威,据说有二十年的治疗经验了,但样貌看上去却很显年轻,大概是懂得保养的缘故。当初安宁托了层层关系,想了许多办法才终于把妈妈转到她手里,本以为这样的专家为人一定严肃,没想到见面才发现,她相当和蔼可亲,甚至有些面善。

“这么晚还没回去?”

“今天不回去了,明天爸爸过来。”

胡教授慈爱地望着他,赞赏般点了点头,“像你这么孝顺的孩子,实在难得。来,过来坐。”

她身旁有张空椅子,桌上一大堆病历。

安宁坐过去,仍有些忐忑,主动问:“您找我过来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事。”胡教授端详片刻,笑得温和,“就是问问你妈妈准备得怎么样了,别有太重的心理负担。”

安宁如实答:“我妈妈挺坚强的,不舒服都会说。就是前几天隔壁病房的孙阿姨走了,她听说以后哭了两次。”

“这是人之常情,发泄出来也是好事。天气好的时候你们多出去走走,活动活动人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他乖巧颔首:“好的。”

看了他一会儿后,胡教授微微笑起来:“你叫妈妈真好听。”

话题忽而有些亲近,又有些突然。安宁嗫嚅不懂答,只知对着她腼腆地笑。

她扭头端起桌上的保温杯,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而后含蓄地牵起嘴角:“我儿子要是肯像你这样叫我,那真是别无所求了。”

状似报怨,其实母爱温柔。

安宁拿不准她话里的意思,怕她的孩子是生了什么疾病,贸然安慰反而坏事。想来想去,手心轻搓膝盖,犹犹豫豫地道:“您儿子是不是比较沉默呀。”

所以不爱叫妈妈。

“沉默什么?一张嘴巴厉害得很。”胡教授轻嗔,目光落在病历上,“不过我有好几年没见过他了,不知道这臭小子是不是还跟以前一样浑。”

“他不在您身边?”

“哪有没那么好的福气。”她摇了摇头,“他还很小的时候,我为了出国深造撇下他们父子,为此他一直不理解我。后来我学成回国,他爸爸已经再娶。他呢,不愿意跟他爸过,居然就靠贫困生救助金读完了初中,三年里一直住在学校宿舍。我要把他接过来一起生活,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让我当没生过他。”

安宁听得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