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子有些惊奇:“这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机会要见见那位夫人。”
里正道:“夫子别急,那夫人的儿子也在入学的名单里了。”
夫子笑着点点头,两人说着话很快来到了隔壁的院子。
看到那房间里摆放整齐的桌椅,夫子愣了愣:“这是?”
里正解释道:“这是给孩子读书用的桌椅,坐在椅子上书写读书比蒲团舒服一些,这样时间久了也不会腿疼。”
夫子笑道:“您这个村子还真是让我惊讶!处处透着智慧。”
里正谦虚道:“哪里哪里,夫子谬赞了!”
嘴上虽然谦虚,但是那快要裂到耳根的笑容还是暴露了里正的真实心情。
夫子:……
看到里正这副神情,刘夫子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勾心斗角的朝堂待久了,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真诚多久没看到了?!好怀念!
刘夫子对未来住在这个村子多了一些期待!
刘夫子刚搬过来,家里事儿也是不少,这三天村民们也没有上门打扰。
他们不知道的是县令朱如悄悄的来到刘夫子的家里:“怎么样?怀德,这个村子不错吧?”
刘夫子笑道:“确实不错,人不错,景也不错,你这县令当的可真是有滋有味儿啊!远离那个漩涡还是正确的,你瞅瞅把你养的,油光水滑的!”
朱如:“你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会说话!大人不记小人过,我不和你计较!话说回来,现在朝堂局势紧张,你能提早抽身也是好的,偏安一隅,什么风也是吹不到你身上的!”
刘夫子神色放松:“嗯,不想那些!都回来了,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那边的情况我一点都不想掺合了。现在这样就挺好,年纪大了,少操点心能活的久一点。”
朱如笑道:“对!不说了,走走走,来都来了怎么也得请我吃顿饭!”
县令的到来并没有惊动村里的任何人,当然,也包括陈然,陈然正忙着给菜地的芸豆和柿子架秧,这样就不会爬的满地都是,而且产量还能高一些。
桂花也已经接手了喂鸡崽儿的任务,因为现在小鸡崽儿长大了,所以也不用精心伺候了,只需要早晚喂点食就好了。
三天一晃而过,这一天来到了小远开学的日子,陈然揣着束修,又装了一篮子蔬菜和去年秋天采的蘑菇,还有两条鲤鱼,带着小远去了学堂。
到了学堂一看,好家伙!全是人。
村民带着自家孩子,手里也拿着一堆蔬菜粮食。
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不值钱,刘夫子是从京城来的,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可是这也是心意不是?是村民对刘夫子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