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2 / 2)

但是郑夫子不知道这些,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鱼娘知道郑夫子虽对待学生有些散漫,却不是一味的放养,他会点醒学生不开窍的地方, 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可以说,遇上郑夫子实在是她的幸运,只是她注定要让郑夫子失望了。

鱼娘低头,不敢看郑夫子失望的眼神,“夫子, 我已经决定好了。”

郑夫子长长地叹了口气,即使心中对鱼娘的选择一万个不满意,他到底还是没有说出什么过分的话,

“你决定好了以后不要后悔。”

鱼娘走到门口,转身对郑夫子深深地长揖,“夫子,对不起。”

郑夫子摆摆手,“走吧走吧,你都已经选择好了,我难道能把你拴在这学堂里吗?你无愧于自己的心便是。”

鱼娘给砚台里加了些清水,沾了些墨后,在粗糙的纸上开始誊写李氏给她的医书。上午从学堂下学后,她便直接来了沈家。就连午饭也是在沈家用的。

李氏和李大成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在,两家无疑亲近了许多。沈家只有李氏和沈思安两个人,平日里李氏或是收拾家务或是做些针线活。而沈思安则待在自己的书房里埋头苦读,只有到吃饭的时间才会出门。等到沈思安也入学以后,沈家百日里就只剩下李氏一个人了,故而沈家显得分外清冷。

人一旦上了年纪,总是希望儿孙承欢膝下,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李氏虽识得不少字,闲暇时也用读书打发时间,可一旦清闲下来,看着院子里空荡荡的,还是会觉得分外孤寂。

故而能有鱼娘陪在她的身边,她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高兴得紧。

鱼娘原本中午是要回家吃饭的,李氏道:“你从学堂回到家吃一顿饭,然后再急匆匆来我这里,这一来一回路上平白浪费了多少时间?我看不如从学堂下学后直接来我这里便是,左右我们家不缺你一口饭吃。”

李氏这样说了,李大成自然没有什么异议,鱼娘一想也是,少走几步路多好,于是心甘情愿地答应了下来。

李氏只比李大成大了七八岁,头发却几乎全白了,她笑起来很是慈祥温和,是一个很能知足常乐的老太太,对待鱼娘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般,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