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颖奋力的瞪他们,看什么看!胡雪亭说什么就是什么!
“来人,把东突厥使者们拖下去!”来护儿厉声下令,敢逼逼就直接杀了。
苏威怒视杨恕,低声道:“做人不能这么无耻,当遵循正道,就算胡雪亭一心为了圣上,也要符合圣人之言。况且,说太原李家造反,缺乏证据,完全是瞎猜,冤枉了好人怎么办?”
杨恕捋须:“胡雪亭行事果断,吾心甚慰!”斜眼看苏威:“汝是李建成一伙乎?”苏威怒目,乎个!不能好好说话吗?
杨恕转头对杨轩感道:“立刻传令张须驼,李园勾结高句丽谋反,诛九族!传令右翊卫,北上太原!传令左骁骑卫,守护京城!传令右骁骑卫,北上雁门关,防御突厥进犯!”天下风云大变,先杀了内贼再说,怎么都不能让李家笑到最后。
杨広在一群人的拉扯下,回到了皇宫内,宫门再次紧闭。
数万百姓沸沸扬扬:“有奸细竟然该刺杀圣上!”“圣上不会不征伐高句丽了吧?”“不会,圣上金口玉言,怎么会反悔?”“杀了奸细,这次讨伐高句丽必胜无疑!”
……
李建成和一群东突厥使者被关进了天牢,重重把守,是杀还是怎么着,那要看后续怎么发展了。
大殿内,只剩下了一群大佬和胡雪亭,其余大臣已经退朝,不用刻意提醒,谁都知道今天的事情一丝都泄露不得。
杨広诡异的看着胡雪亭大笑:“亏你做得出来!”
胡雪亭看着杨広,总觉得话里有话。
杨恕没空理会这些小事,只是看着地图,不知道李园会有那些后手。
“老夫不在乎李园。”贺若弼随意的看了一眼关中,就移开了目光,太原是杨恕的地盘,李园这个太守手中的兵力有限的很,就算私藏了军队造反,也不过太原一地而已,有左、右骁骑卫在,有完整的朝廷体系在,随便就灭了。说不定都没人敢跟随李园造反,朝廷的大军一到,立刻有太原的门阀绑了李园出来投降。
“老夫在乎的是高句丽。”贺若弼长叹,大随三十几万精锐尽数丧命在高句丽,实在是无力东征。他转头看高颖和杨恕:“你二人当初阻拦圣上出兵百十万,有利有弊。”
杨広也不生气,慢慢的点头。事情到了这一步,君臣就把话说明白吧。
“当年若是按照圣上之意,发兵百十万,只怕还是会败在高句丽。”贺若弼道,众人都点头,这一年多时间,诸位大将大佬反复研究,这兵败高句丽实在是注定的,不管去多少都没用。整个辽东是不毛之地,冬天都可以冻掉人的鼻子,关内子弟兵根本无法适应极端的天气,粮草又无法接济得上,又饿,又冷,又病,又累,不败就没天理了。发兵百十万去高句丽,就是送百十万大随丁壮死在高句丽,这大随朝只怕已经处于人口损失严重,田地荒芜,百姓闹事,造反四起的边缘了。
“但若发兵百十万,这十二卫的精锐,只怕会有半数留存。”贺若弼带兵久了,知道军中的猫腻。谁不想把嫡系军队捏在手中,多保留几个种子?大举征兵百十万征讨高句丽,定然是把刚刚放下锄头的新兵尽数送去了高句丽,而留下大量的精锐,稍微补充,就能拉出一只架子兵,起码看着样子还成。
杨恕缓缓点头,只发兵三十几万,就没有怎么征兵,各个卫军几乎是完完整整的去了高句丽,这大败之下,损失就严重到了极点,几乎全部被打残了,需要重头组建。那些新任命的卫军大将军中,以前就有些军队底子的,比如右翊卫大将军杨轩感,其实是以骁骑卫作为骨干的;左屯卫大将军高颖以前带过兵,在军中有些故旧,高家也是大门阀,多少能七凑八凑,拉出一支军队;右屯卫大将军李浑的队伍就有些不堪了,没几个懂军队的,要不是李阀人多,连滥竽充数的军官都凑不齐;而一向做文官的苏威接任右御卫大将军,就惨了些,右御卫军到现在还是纸面军队。
苏威愤怒的看杨恕,这是当众打脸!
“若是要再次征讨高句丽,以老夫看,只怕要五十万军。”贺若弼认真的计算着,杨恕和高颖都缓缓的点头,贺若弼这个人打仗还是很有些手段的,估计的数量非常精准,没有这个数字,根本不可能再次远征高句丽。这还是没有计算后勤运输的民夫的,否则数字还要翻几倍。
“可是,大随此刻去哪里找五十万军?”杨広笑了,几个大佬看杨広,自从杨広从高句丽大败而归,一直觉得他有些不太正常,言行和以前恍若两人,竟然有些回到了以前当太子时候,战战兢兢,却又满腹才华的模样。
“朕可以新征五十万大军,可是,这就是田地中少了五十万个种田的农夫,田里产出减少,民乱复起;朕可以聚集十二卫所有残存军力,发兵高句丽,可是,这就是大随国内空虚,没有一兵一卒,民乱复起。”杨広笑。
一群大佬默然,大随失地农民有几百万,可是,他们是不会去当兵打高句丽的。白痴都知道打高句丽九死一生,那些失地流民机灵的很呢,绝大多数不会去送死,他们宁可在中原造反。一旦大随内部没了军队镇压,这些失地流民将会轻易的占领大随,把烽火燃遍天下。
“征兵,朕的天下亡,不征兵,朕的天下还是亡。”杨広微笑。“朕,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