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这策论虽然多有虚言,但只要成功一半,我大随就能轻松灭了高句丽。”杨恕摇头道。
大名鼎鼎的杨恕如此自信,吓得一群官员小心肝都掉了。老杨啊,你年纪还不是很大,万万不要痴呆啊,这种狗屁计划还能成功一半?
“只要百济,新罗,同意出兵,我大随大可以派水军从百济上岸,假道伐虢。”杨恕指着地图,很是有自信,手指在地图上滑动。
一群文臣懵懂,而如贺若弼宇文述等等领军的将领,立马就懂了,差点瞪出了眼珠子。
“果然是大随第一大将。”宇文述喃喃的道。
“杨老头豪气不减当年。”贺若弼低声道。
两人心中同时对杨恕骂道:“白痴!”
久经战阵之人,立马听懂了杨恕的意思,跨海蛙跳作战!
你丫脑子有病啊!渡海跑到完全陌生的地盘去作战,那是真正的毫无退路,破釜沉舟,不胜则死!
胡雪亭蹦跶,胡说八道!蛙跳战术很有名的,你们没见识,懂个屁!胡某想了好久,才想出如此超越时代的经典战术。
一群武将冷眼看胡雪亭,就知道是你想的,杨恕怎么可能想出如此低级的战术。
杨恕止住胡雪亭乱跳,笑道:“我大随远征高句丽,有三难。其一,辽东一路荒芜,乃不毛之地,行军艰难;其二,气候寒冷,我关中将士无法适应,夏天还好,一旦战事不利,或高句丽深沟高垒,拖延至冬天,我大随将士无衣无被,甚至没有屋子,只能冻死在帐篷中;其三,运输粮食不易,荒野之地,人烟都没有,哪里会有什么道路?车马难行,怎么运输粮食?唯有靠士兵自己背负,又哪里听说负重数百斤,万里跋涉不毛的?有此三难,我大随远征高句丽,自然是万般艰难。”
一群官员点头,这都是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后得出的鲜血教训。
“若是我大随将士在百济登陆,百济自有人烟,道路,村镇,无行军艰难;百济等地虽也寒冷,但与辽东相比,却温暖了不少,又有百济提供房屋,粮食,衣服,军械,无冻死饿死之虞,三大难尽数消失不见,我大随百战精锐,难道还打不过小小的高句丽人吗?
我另从陆路出一军,于辽东与高句丽对峙,届时,我大随南北夹攻,高句丽必败!”
一群文官欢呼,有道理啊,太有道理了!
一群武将皱眉,你丫的比胡雪亭的十七八路大军的计划还要纸上谈兵!贺若弼暗暗神伤,廉颇老矣!又暗暗得意,大随朝能打的,果然只能指望他。
宇文述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地图,只觉这种战术匪夷所思,比赵括还赵括,但杨恕的威名太大,秒杀他一个等级,他实在没有勇气当面反驳,于是斟酌着语气,问道:“司徒是想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要想完成杨恕的计划,有一点是不可少的,就是高句丽没有阻挠。显然,要瞒过高句丽,杨恕是打算明着公布天下,要十七八路大军一齐北面陆路进攻,其实悄悄的派军队渡海到了百济,然后奇兵突出,直接从南路进攻平壤。
杨恕笑而不语。
一群官员再看地图,原来那些什么东突厥,什么室韦契丹,全部是幌子?那倒是有些成功的可能,怎么看都比以前傻乎乎的从寒冷的辽东直接进攻的好,起码渡海的南路军的后勤保障比北路军可靠的多了,不需要面对不毛之地。
“圣上金口玉言,难道要失信于天下?”苏威皱眉问道,摆明了忽悠天下,可不太好,身为人君,若是没了信用,天下必亡。
一群臣子看杨広,杨広笑眯眯的,一点生气的样子都没有。
“怎么也比打输了的好。”杨恕冷笑,兵者诡道也,从头到尾都是欺骗,正人君子只有死路一条。
李浑用力的点头:“听司徒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群官员看李浑,你丫疯狂的拍马屁,是想勾结杨恕?
“待我大随灭了高句丽,四周蛮夷谁敢不服?”杨恕厉声道,一群官员点头,虽然无耻无信了些,但是败坏的是杨広的声誉,只要他不在意,他们当臣子的担心个。
杨広看着群臣,笑道:“胡雪亭,你还是解释一下,休得胡言乱语。”这《平高句丽策》实在是太重要了,万万不能让群臣引起误会,导致配合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