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步外,一群陇西人郁闷不已:“没想到小郑一直在偷偷地学洛阳话。”都是陇西过来的,大多以亲友聚集在一起,对那个先生可谓了如指掌,没想到在陇西老实巴交的种野菜的小郑竟然一直偷偷地在学习洛阳话。
“他终于发达了。”一群人叹息,机会果真是等待有准备的人啊。
“不是。”有陇西人长叹。“偷偷学洛阳话的人多了去了,他们都已经当官了。小郑是洛阳话中最差的一个。”
大周的人口成分复杂,陇西人在自家地头上,有属于陇西的伪官话,那些外来的百万流民见识浅薄,没想过学洛阳话,而从关中逃出来的人却机灵的很,这天下属于胡雪亭的几率太大,迟早要学洛阳话,晚学不如早学,学好了就可以悄悄的逃到了胡雪亭的地盘,只要不说自己是关中人,保证凭借识字又会说洛阳话的特长成为大越的官员。这关中人学洛阳话的风气就极盛了。
一群人看小郑的眼神就有些惋惜了,太没有语言天赋了。
“我们用点心,还是能够赶上去的。”众人给自己鼓劲,没能搭上第一辆升官的马车,还搭不上第二辆?
几步外,一群突厥牧民结结巴巴的聊着天,虽然都是突厥人,但是语言差距也有些大,很多时候同样要靠比划和猜。
“这是新的可汗的命令?”有牧民畏惧的道,新可汗竟然管人家说话?
“新的可汗是中原人,我们就要说中原话。”有牧民解释,其余人也没觉得什么屈辱,突厥可不是国家,而是这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换了人做可汗,自然要听新可汗的。
“好好学,学会了有好处。”有机灵的牧民说道。看那些中原人也在拼命的学,还有那士卒给先生端茶倒水,会说新的可汗的语言看来非常的重要。
一群突厥人缓缓的点头,与各个不同部落的人交流靠猜其实也很累的,有一门统一的语言也好,以后以货易货更方便。
营地的另一角,一群人在开垦土地。几个突厥人困惑的看着身边的中原人,比划着手脚,询问这是做什么。
“种地,以后吃的就会从这里长出来。”几个中原人也在比划。
“吃的会从这里长出来?”突厥人笑了,中原人是不是胡说八道。
“跟着中原人一起做!”有突厥人厉声道,一群突厥人惊讶的看着他。
“我们已经是新可汗的奴隶,不能反抗可汗的命令。”那人厉声道,“新可汗没有打我们,没有杀我们,没有抢我们的女人,这已经是非常的仁慈了,难道你们想要被活活打死吗?”
一群突厥人张大了嘴,终于想起了他们的处境。根据突厥人的习惯,他们已经被新可汗或者说某个大部落劫掠和俘虏了,从此以后就是那个部落的私产,不是人,是奴隶,是货物,只有老实干活,才能够吃得饱穿的暖。
“不种地,我们又能吃什么?”那人继续厉声呵斥,所有的草地都被兔子吃光了,牛羊只能分批杀掉,没了牛羊,哪怕明年草又长了出来,他们又吃什么?现在还有野菜,水果,兔子可以吃,吃完了呢?
扔下游牧民族的习惯,成为农耕民族,已经是兔灾之后的唯一选择。
……
某个几千人小部落中,首领大声疾呼:“我们不能接受中原狗做我们的可汗!”一群部落子民用力点头,大声的高呼:“中原狗滚出草原!”
“我们的勇士绝不接受屈辱的投降!”部落首领继续大声的叫。
“绝不!”一群部落子民大叫。
“来人,拿过来!”部落首领看看时机差不多了,下令道。几个人立刻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