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页(1 / 2)

“若是如此容易,这救世主也太容易了些。”裴矩冷冷的嘲讽,以为是传说故事吗?所有坏人都自己作死,所有的好处都是主角的,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强行迁移百姓、对百姓动以酷刑,都是大恶,朝野定然会竭力反对。百姓哀嚎,士子悲愤,公车上书,伏地请愿,群情汹涌,如此浩大的民怨之下,只是留下恶名?先帝不过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地位摇摇欲坠,就不怕其余部落首领抓住这个把柄,认为帝皇不仁,联合推翻了他?翻开历史书,被朝廷权臣废除的皇帝可不是一个两个,先帝敢强行迁移百姓,敢执行酷刑严法,那是实打实的恶行了,被众多大臣废除的可能至少有七成。先帝料及后果,岂敢提出迁移百姓,执行酷法严刑?”

“杨恕权倾朝野,先帝疑惧,群臣不满,百姓羡慕妒忌恨,没有罪名都在制造罪名拉他下马,若是如此大动作,你猜先帝,高颖,朝野官员和百姓会不会立刻以大罪诛灭杨恕满门甚至株连九族?杨恕不怕死,他怕不怕子孙后代也都死了呢?看杨恕每日沉醉拆房子和造房子,显然他是怕的。”

“高颖,贺若弼就不怕?显然也怕的。强行迁移百姓,执行酷法严刑,废除天下旧俗乃是得罪了天下所有人,被政敌攻讦那是意料中事,拿整个家族的人头冒险的事情实在太大了,没有把握谁敢动手?”

“先帝、杨恕、高颖都是能够判断利弊之人,都看见了一个可怕的可能,那就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嘿嘿,如同杨恕寻到借口杀戮门阀,以为可以借此不断的完成给大随续命的目的,结果被天下人围攻而死,若是没有胡雪亭杨轩感成就大业,你猜先帝坐稳了天下,李建成夺了天下,高颖成了皇帝,阿猫阿狗成了天子,会不会给杨恕翻案,认为他是为了挽救大随而割掉腐肉?以老臣看,先帝和高颖多半是不发一言,污蔑贤达的事情他们做不出来,但为之翻案得罪天下的事情他们也做不出来,唯有任由门阀宣传杨恕桀纣残暴了。至于李建成那是不用多想,定然是要杀光了司徒府所有人悬头示众,以示其爱民如子,诛杀破坏天下的元凶了,不如此,何来仁义无双?”

“诸葛亮扶持幼主,天下皆知。若是刘阿斗倒霉,在御花园玩水淹死了,你说别人会以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只怕立刻会说诸葛亮是另一个王莽,为了权利和地位弑主。蜀国立刻内乱,群起征讨诸葛亮,诸葛亮的人头定然是要挂在城头之上了。”

“世间的奇妙,就在于尽力做事了,一旦失败,所有的目的、初衷、付出全部会被扭曲。”

裴矩微笑着,微微觉得口干,可惜这御书房中自然是没有他的茶水的,很是遗憾,这杨暕终究是纨绔皇子出身,一点都不体惜他人,只管自己喝茶,也不知道请他喝杯茶水。

杨暕怔怔的听着,只觉如梦亦如幻。

良久,杨暕大笑出声,用力拍桌:“朕还以为杨恕是个厉害的,原来也是爱名的。怪不得杨恕等了这么久才敢对门阀动手。”

“无非是牵涉太多,没有把握,不想失败后背个污名而已。”裴矩淡淡的道,无罪诛杀的恶名太大,几人敢背?杨恕已经很了不起了,抓住李园和北方门阀中人意图谋反的罪名立即不审而族诛,杨広敢吗?但这话就不能说出口了。

杨暕惨然,胡雪亭就不知道壮志未酬身先死,那就是历史上最大的暴徒了?知道,却依然做了。“嘿嘿,好一个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裴矩笑:“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当了皇帝,就要成为背锅之王。世上的百姓是短视的,是自私自利的,是只管今天碗里有吃的,不管明天会不会洪水滔天的。想当明君很容易,讨好百姓就行了,只要杀几个贪官,发一些福利,闹灾荒的时候去现场看看,见到百姓死伤哭几声,定然可以被百姓拥戴的。可这些对天下的长治久安有用吗?表面功夫而已,与社稷主的责任何干?为了江山社稷天下百姓长远的利益,敢于去做百姓不满的事情,损害百姓眼前的利益,任由百姓误会和唾骂,哪怕成功后百姓认为理所当然无人喝彩,哪怕失败后遗臭万年,却绝不迟疑,这才是身为社稷主的责任和心胸。”

杨暕苦笑,今日才知道当个合格的皇帝竟然是黑脸黑面的背锅侠,如此说来那些伟光正的皇帝其实都是昏君?这当然偏激了,但他忍不住就这么想,那些伟光正的皇帝是把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推卸给了那些大臣呢,还是根本没有想过要承担天下的责任。

“当了皇帝后,明君就是背锅侠,昏君就是享福,不过如此。”裴矩笑,以为皇帝好做吗?

杨暕定了定神,又问道:“所以,胡雪亭摧毁了一切陈腐的规则,无罪而诛天下门阀,杀光了祸害天下的儒教,杀光了被儒教毒害的百姓,杀光了所有抓着大义、传统、良心、道德,以为自己就是要占便宜的百姓,杀光了世间的罪恶,背负了屠夫、妖魔、人渣、疯子、变态等等的骂名,就取得了天下?”

裴矩点头,又摇头:“你搞错了因果关系。”

“不是背负了罪恶,就能成为社稷主,而是身为社稷主,就有背负罪恶的义务和责任。”裴矩道,这其中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就像到张三的铺子可以买到酱油,不能理解成买酱油就必须到张三的铺子。

“胡雪亭若是只懂得杀杀杀,与董卓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一个残暴的君主而已,定然为百姓推翻。但胡雪亭疯狂杀戮的背后,却是她主动背负了骂名,有目的的割掉让大随覆灭的烂疮,结束了恶俗陈规,让天下人走上了更好的道路。”

“以老臣看,胡雪亭未必就有为了天下而牺牲自己的精神,胡雪亭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心情更爽,但是就这自私自利的目的之下,她不管不顾的为天下割掉了烂疮。其心之坚定,其意之果决,其运气之好,老臣甚为佩服。”裴矩叹息,胡雪亭明明可以看见失败的危机,却只凭意气用事,一心要把世界变成她眼中的世界,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奖的勇气。理想主义者未必都是正面的,残暴不仁的董卓难道不是想把世界变成他眼中的美好世界?个人主义、理想主义、脑残、革命者只有一线之隔。只不过胡雪亭的价值观凑巧稍微符合社会的运作,并且成功了而已。

他微微有些犹豫,胡雪亭坐稳了天下之后不体恤民生民力,继续东征西讨各个蛮夷之国,别人或者以为有穷兵黩武的味道,他却以为这是胡雪亭高瞻远瞩,功在千秋,利在万世,为天下百姓建万世不朽之功业,如此见识和智慧,怎么可能会是没有目的的任性而为呢?定然是早早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但这些话没有必要与杨暕说,杨暕的言行和思路一直在模仿胡雪亭,若是被他知道这辈子只怕都追不上胡雪亭,对他对新大随都未必是好事。

裴蕴微笑道:“老臣距离胡雪亭远了,有些看不清,还需要时日。这胡雪亭是真的为了天下开道,还是走了走了狗屎运的暴君昏君,时间将会证明一切。”杨暕微微点头,追赶胡雪亭还是有机会的。

裴矩看了他一眼,心道果然如此,继续说道:“天下有识之士谁不知道恶俗陈规贻害无穷?吃饭穿衣走路都要有规矩,看见女子溺水只能旁观的世界哪里好了?只是无力无胆站出来而已。如今胡雪亭傻乎乎的扛着靶子打破世界,纵然嘴上只能唾沫胡雪亭,但为何就不去胡雪亭的地盘享受恶俗陈规被打破后的红利呢?胡雪亭的一套规则与众不同却又自洽,虽不知道有无重大漏洞,但至少看着比旧有的要更好。”

“丹阳虽小,胡雪亭也是一国之主。天下虽大,称孤道寡者虽众,唯有胡雪亭受国之垢,受国不祥,是合格的社稷主。胡雪亭立于华夏乱世之中,纵然周围杨広高颖贺若弼宇文述个个比她高大,她却如鹤立鸡群。有识之士不投靠她,又能投靠谁?”

“百姓是个神奇的东西,有好处的时候可以扭曲正义,以恶为善,只为了自己得到一文钱的好处,不管别人是不是损失了一百两银子,当损失大于收益的时候,又可以扭曲邪恶,以善为恶,只为了自己能够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