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甚至将原来京城府衙的户籍调出来挨个儿核对过。
阿梅怅然道:“先把有名字的刻在墓碑上,没有名字的,让孤儿营的孩子们去认一认,剩下的,只能设成无字碑了。”
这也是九湘的意思。
一个月后,当鸡鸣划破天际时,穿着素服的九湘从皇宫中出发,她后面跟着一个马车,马车中是同样素服的四个储君。
直到太阳升起,她们才达到目的地。
在九湘眼前的,是特意开辟的女子陵墓,整整一个月昼夜不停才修建好。这里位于半山腰,放眼望去,能将偌大京城收入眼底。
日后女子在世上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她们睡在这里就能看到。
九湘面上庄重,拿起已经点燃的香,祭过天地,插在前面的鼎中。
九湘身后跟着四个储君,储君的后面是在反抗中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其中就有在竹筐下呆了几天几夜的两个女孩。女官,京城中活下来的女子,将士们站在最后。人人面色肃穆,她们依照着九湘的动作,在荒凉的乐礼中,祭拜这些勇敢反抗的女子们。
鼎体型巨大,能把它扛起来的,目前只有孔武有力的铁石。鼎上绘着的精巧的花纹,是杜依兰和孟回舟将反抗的女子形态融入其中,熬了十天十夜画出来的,因此这鼎被命名为万女鼎。
在这鼎的后面,是一面巨大而稳固的石壁。
石壁上,雕刻的是楚云昭护在身上带到周国的素色绢布,绢布上的每一个名字,每一点墨痕,每一个指头的纹路,都被复刻在这石壁上。
远远看去,苍凉而震撼。
石壁之后,便是巨大的埋葬着数千女子英魂的陵墓。
京城中死去的所有女子,不论是南国女子,还是周国女兵,都在这里沉睡。
在陵墓之前,石壁之后,便是她们所有人的墓志铭。
墓志铭出于王清莞之手。
当时城破,王清莞一路积攒的情绪爆发,她情之所至,写下了这篇同样足以传承千古的名篇《女子赋》。写了世间女子最初是何等的卑微低贱,她们后来反抗时的铮铮铁骨,以及她们英勇无畏的牺牲。
读之便能落泪。
王清莞一出手,世人难出其右,这篇《女子赋》用来做墓志铭再合适不过。
九湘抬头看着眼前的铭文。
女子渺小,凝聚起来的力量却让这世间翻天覆地。
在她们的努力下,此后的天地没有男尊女卑,没有重男轻女,有的是女男平等。此后的所有女子都会摆脱束缚,在这世间寻得自我,活得自我。
做出牺牲的她们理应被后人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