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 / 2)

郭鸿欣然答应。

他此去并州,归期不定。难免多操心一些。

“我离开京城的前一天,杨公(司徒杨赐)向陛下谏言,逐步削弱太平道的势力,悬赏捉拿张角。谁知陛下觉得太平道教化百姓,以符水治病救人,名字听着也很吉利,挺好的,直接跟杨公吵起来。竟然一点颜面都不留给这位帝师,将他罢官免职了。哎,太平道的势力,已经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信徒数十万,迟早要出大乱子。”

荀彧和郭嘉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朝廷的重大决策,他们只能干瞪眼。陛下凭实力错过了瓦解太平道、消弭一场叛乱的机会。

随着张角召集太平道的信徒。颍川的流民越来越多,聚在一起洗劫过路商旅,搞得阳翟城日渐萧条。

现任的颍川太守文府君,贪污受贿是一把好手,搞治安就不太行——他出巨资买官,显然不是为了积德行善。他在任的这两年多,一昧横征暴敛,搜刮财富。逼得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口碑奇差无比。

而且,大汉的郡太守三年一任,最多连任三次,也就是九年。

还有一个月,文府君就得卷铺盖走人,新任的颍川太守阴修阴府君已经到了阳翟城,就等着开春交接公务了。所以文府君忙着捞钱,毕竟是从“西园万金堂”买来的官职,总不能亏本。

日复一日,盘踞在附近的太平道信徒已经超过一万人。抢过路商旅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他们开始杀掠土豪士绅,抢钱抢粮抢女人,连官府都管不了。

文府君更是深谙混官场的法则——多做事多犯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太平道渠帅相安无事,不影响俸禄。镇压他们,万一把人逼得提前造反了,反倒惹祸上身。所以他选择装聋作哑,无视太平道。

朝□□败,民不聊生。官府又指望不上,钟、荀、韩、陈、郭、辛等本地望族无奈,组织了许多青壮男子,一面救济乡民,一面驱赶流寇,保卫家园。

又过了几天,阳翟城外,十里长亭。

郭鸿身穿窄袖劲装,腰佩利剑。在他身后不远处,两百儿郎个个背着弓箭,佩着腰刀,等待出发。

大汉禁止私藏兵甲,尤其是甲胄,违者视同谋反。但竹木弓、拓木弓之类的软弓,以及雁翎箭、匕首、佩剑等兵器是可以合法持有的。兽皮护甲也无妨。只能说,不愧是律法传家的郭氏子弟,精准地把握了尺度,没有触犯汉律。

送行的车马几乎堵塞了道路,放眼望去,俱是雕鞍绣辔。

文府君这只大蛀虫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听到消息,居然也出城为郭鸿送行。

随后,在众人或好奇、或震惊、或鄙夷等异样的目光中,文府君针对颍川望族私自组织壮丁、招募乡勇的事,进行了一番拐弯抹角的警告,外加阴阳怪气的嘲讽。并且客气地提议:大家一起上莳花馆,饮酒赋诗,听听小曲儿。顺便聊一聊。

然而,以敦厚著称的郭鸿神色淡定,似乎完全没听懂文府君的意思,笑眯眯地对众人道:“文府君称赞诸位驱逐流寇,救济乡人,皆是积善之家。准备设宴请诸君吃酒。”

郭嘉:“……”

荀彧;“……”

确定是吃酒,不是吃板刀?

看文府君的表情,仿佛生吞了一只苍蝇。

郭鸿行礼,依次拜别族人、世交、故友,朗声道:“诸君的赠礼,鸿心领了。然而如今这世道,带着金箔珍宝赶路,招贼惦记。就此别过,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他说完,转向荀彧,压低了声音:“十六弟年少,秉性善良。有劳文若多多照看,莫要让别人欺负他、哄骗他。”

荀彧作揖:“……彧尽力。”醒一醒,郭嘉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他目送郭鸿一挽袖袍,翻身上马,带着一行人远去。蓦然回首,松柏参差,八角亭中,郭嘉垂着一双长腿骑坐在胡床上,似乎和陈群起了争执,正在斗嘴。

众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一边起哄。

陈群和郭嘉,见面就掐。这久违的、熟悉的画面,让荀彧感到十分亲切,他上前几步。

【检测到五丈之内,谋士预备役超过七个,《三国升职攻略》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