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左右看看,一起来撑腰的人都缩头缩脑地往后退,她那不成材的儿子像个哑巴似的,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屁。
老妇踏前一步,气沉丹田,做足气势要准备大肆反击。
突然院坝中间刮起了旋风,卷着垃圾枯叶飞起,风不大,却吹得人寒意阵阵。旋风经过时,将老妇张开的嘴吹歪了,她登时“啊啊啊”说不出话来。
此时堂屋的门被砰然刮开,沉黑的棺木就这样冷不丁地出现在视野中,刘家人看看老妇歪着嘴淌涎,再看那副棺木阴森森的,众人心里直发毛。
这是鬼旋风,碰到可要倒霉的!
刘得宝也是个怂货,见别人都走了,招呼儿女拽着老娘一起急步离开。
事后平息下来,老人双手递上红封,万般无力地笑笑,“姑娘,大恩不敢忘,老婆子死了也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的。”
招平安收下了,老人再递上一个红封,她没接,问:“这是?”
“想再麻烦姑娘,可不可以主持阿月的葬礼?”
一场闹剧看下来,招平安其实心里有数,她拒绝了。“姓刘的估计没那么容易松口,你应该找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做斋,也可趁势压压那家人,我这是外乡人,插不上手。”
她又将手里的红包压在老人掌心,“多花钱找人办事总没错的,利是就用那里的红薯土豆抵吧。”
院里柴垛那儿有一堆易储存的农家菜。
招平安分析得头头是道,老人也心知,可是这钱不收她心不安,“姑娘......”
“好了!”招平安将话打断,看向战斗激情还没褪去,红着眼隐忍的卜宵,“小子,扛上我的红薯土豆,去村头找个三轮车,我要回家了!”
三轮车仍旧摇摇晃晃,发动机轰隆隆吵耳。
“阿择,刚刚那风是你使的吗?”
阿择用脚抵住那两袋食物,不让圆滚滚地溜走。他无谓地回:“觉得热了,刮个凉风。”
虽说这样不对,但是她遵从心里不作反驳。
生来难得随意,那个叫阿月的可怜女人,希望她下辈子能过得好一些。
浅上村的卜家时运不好,家里老头早早走了,剩了一个驼背老妈子,带着一双儿女过活。
眼看着儿子娶上媳妇,不到一年又添了孙子,总以为甜日子要来了。可好景不长,就在孙子四岁的时候,在外做工的儿子从脚手架摔下来,治了一段时间没用还是走了。
家里掏空还欠了债,包工的老板跑得没影,更拿不到补偿款。这样的日子跟天塌了没区别,家里的儿媳妇受不了跑了,卜家就剩一个女儿支撑着家里老小。
卜月,是个单纯又有韧性的姑娘,她生来有缺陷却不自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撑起家里。
可是一个没有壮劳力的家庭就容易被人欺负,偷鸡摸狗占路占田,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即使她再有用,家里没有男人说话还是不行。
村里刘得宝是个鳏夫,有一对儿女,家里人口多还有点钱。他不嫌弃卜月不生养,想纠缠着讨了做老婆。
卜月原是不乐意的,可村里人欺她家弱小,如果嫁人能求得庇佑也无不可。和刘得宝约法三章后,她什么东西都没要求就嫁了。
她太单纯,又怎能看得出刘得宝狼心狗肺。
结婚头两年夫妻两也是蜜里调油,刘得宝该给宵子的学杂费一分不少,卜家有事也是随叫随到。
再后来也许腻了,他对着卜月开始不给好脸色,冷嘲热讽说她卖身贴娘家。
卜月此时已经不是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她知道丈夫在外面勾三搭四,可是宵子还没长大,那是她哥的独苗苗,再怎么样能护住他,她受点委屈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刘得宝从推三阻四不再给学杂费,到常常看不到他的身影,卜月想过闹,可是村子那么小,闲话传得满天飞,她不想让娘担心。
本来自己有田里的活,卖了作物得到的钱她都攒着给娘,用作宵子上学的费用也够了,她有吃有住花不了什么钱。
刘家老太早就看卜月不顺眼,按她的话说没生养的栓不住,在儿子的授意下,连田里的钱也不给卜月拿了。
卜月不是个爱计较的性子,也已看出刘得宝答应供宵子上学到十八岁,只是说说而已。于是自己每天上山采药去卖,多多少少也是钱。
就这样一直过了两年。
那天刘家杀猪,村里人都知道,但是她婆婆和丈夫丝毫不提送猪肉的事,卜月就自己买了猪肉送家去。
娘下地去了,家里只有宵子在给鸡喂食,她笑着看懂事的侄子,“宵子,有没有好好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