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陆续形成各种特产,但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的慢,很多人不知道,于是林老爷和下属、师爷们商量后,在广东港口由官方牵头,举报了一场特产推广活动。
广东港每天有很多船只往来,人流密集,富商不少,很适合广东特产的推销。
言娘当天也带着惠南去凑热闹了,唯一的感觉,这怕不是古代版的特产展销会吧!
干海鲜、果干、果酒、已上贡品名录的椰壳碳、椰子糖、道地药材化州橘红、广绣、粤菜、惠州梅菜、荔枝、龙眼、椰子、柚子、荔枝、柠檬、菠萝、菠萝蜜、榴莲、莲雾、潮州柑、广州织金彩秀、广雕等等,各类特产齐聚一堂,很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这一次的试水很成功,很多特产预订量不错。
于是林老爷和下属们开始策划在苏杭扬州、京城举办类似的活动。
古诗有有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苏扬的富庶繁华自古有之。
京城更是权贵人家云集,都是奢侈品好的推广地。
广东省的税银连年走高,于是康熙54年,林如海升任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政务。
广西相比于广东来说,更为贫困落后。是国家财政税收比较落后的几个省份之一。
而且广西比较封闭,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多,加上语言不通,很多政策老百姓听不懂。
林老爷走马上任后,如同当年才到广东时那样,先要出差深入地方,深刻了解广西现状。
广西是少数民族壮族聚集区,要注意民族差异。
联合当地少数民族大户人家,例如高凉、合浦冼氏、钦州、合浦宁氏、桂州李氏、高凉黄氏等,这些大士族好多都是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的时候,大姓豪族为避乱迁居岭南这地方的。
都说越是偏僻的地方,朝廷的威信最低。
这些著名大族们拥有地方千里,奴仆成群,珍宝无数。
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很有些不知朝廷的意味。
古时就有冼夫人深明大义,林老爷以冼氏为切入点,劝说说服当地势力一起投身广西建设中,共同推进广西发展。
然后因地制宜,造福当地百姓。
广西多丘陵,也有宜居的盆地。
林老爷着手点还是那两样,一是修路,二是义塾。
水泥路直接从广东延伸过去。
后世有北部湾,说明它地理位置优良,适合商船航行,相比于多山的陆地,海运更便利。召集人手,必要时使用炸药,打通海路。
不过,修路还好,义塾的进度推进的比较慢。
不过,跟随道路修建的进度,广东调过来的□□逐步推进,毕竟三千百比较好掌握,过去几年,广东的义塾里教出来不少学子。
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很多人愿意接受这项任务的。
林家自己在广西各地购置山头,准备起模范带头作用。
雇佣当地人种果树,山上种水果,树下养鸡、养鸭。
从山上可以建立索道,滑倒之类的,方便从山上往山下运输水果。
然后,在就近的镇上建立果干厂,雇佣当地人从事果干制作工作,然后协调专门的商队上门收购。
引导村民们学习致用。
组建工匠团队,教当地工匠修建水车。
甜甜的带给人幸福感的糖,尤其是白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奢侈品。
广西南部广泛种植甘蔗,而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材料。
宋代有专门记载甘蔗炼糖术的专著《糖霜谱》,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更是详细叙述了白糖、冰糖的制作方法。
红糖去掉红色变成白糖,身价倍增。
现在有水路两种交通,能把糖更快的运输出去。
合浦的人工养殖珍珠,很有必要形成规模。
珍珠不仅能在大清境内售卖,在海外西洋人那儿也很有市场的。
广西有那多大的丘陵,很适宜做茶山,不仅国人喜欢饮茶。西洋人对中国的茶叶也很喜欢。也许广西的茶叶没有大红袍、碧螺春有名,但西洋人分辨的出来吗?嘿嘿。
广西温度适宜,四季鲜花不断,干花瓣可是很多高门大户的女眷们泡澡的必需品!
而名贵的鲜花,什么兰啊、竹啊不都是文人墨客喜欢的吗?这里可不缺少。
还有好多胭脂是鲜花种子制成的,花露是鲜花制成的,在这儿都可以形成作坊。
更别说山药、葛根、莲藕、银耳、猴头菇等等,要说不易保存,山药干、葛粉粉、藕粉、干银耳、干猴头菇不都容易保存,便于运输吗?
还有好多内地少见的水果,鲜果不便运输,制成果干、果酒都是不错的方法。
草莓干、香蕉干、猕猴桃干、芒果干、榴莲干、葡萄酒、桑葚酒、苹果醋、药酒,还有杨贵妃爱喝的荔枝酒等等。
广西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个中药材大宝库。
召集大夫,印刷中药本草带彩色图片的本草书籍,即使不认字,也能看得懂图片,教授当地人辨认药草,很适合成为新的医药研究圣地。
草木茂盛,造纸的原材料来源也就易得,建造印刷厂,大量印书书籍。
鼓励当地的世家大族贡献藏书用于印刷,他们贡献出来的书籍印刷上谁谁贡献出书籍,谁谁的生平简介。
这相当于用有一种特殊的方法流传后世了,这是不少世家大族都抵抗不了的诱惑。
草木茂盛,是不是可以发现新的染布颜色,丰富国人的华章之美。
红楼里珍贵稀有的雀金裘,只有贾老太太的心肝宝贝贾宝玉有一件,说明其珍贵有价值。
广西草木茂盛,羽毛艳丽的动物可是不少啊,能不能形成养殖规模,取其毛发制作此类布料,想来会财源广进的。
然即使如此,仍有若有若无的阻力,政策推行不顺畅。
出现此种情况也在林老爷预料之内,当地大族既贪图修路后的便利,但又不想多受朝廷的管辖。
毕竟自古有“交趾”、“岭南”之称的广西,在京都权贵眼中就是化外之地、官员贬谪之处。
那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冤种哥哥苏轼,就是在贬谪此地时写的诗句。
而正是天高皇帝远,让这些大族在当地是土皇帝般的存在,野马怎么会想要笼头呢?
所以他们态度有些反复,也在情理之中。
康熙55年,过了龙抬头,天气渐暖,林老爷就带着最小的两个儿子出发去广西出差了,一路上视察过去。
双胞胎已经是秀才了,但距离考举人,文章还有些“稚嫩”,这是他们老爹的原词。
这一次就跟着老爹跑腿儿增长见识去了。
也许,这就是官宦子弟与寒门子弟的区别,这就是父辈们努力的意义!
这一次林老爷的最终目的地,是视察合浦县连通北部湾的道路具体修路情况,预计打通时间到达,视察码头修建情况。
然后再次与合浦大族冼氏商议,加深合作事宜。
这一天,林老爷带着两个儿子拜访冼氏,冼氏族长带着族人亲迎出门。
这一次的商谈,冼氏的态度好似比之前缓和好多,林老爷心中存疑,但面上不动声色。
等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冼氏族长态度温和的询问林家四子的婚事。
林老爷心中一动,具他调查的情况,前世族长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嫡幼女,是冼氏族长夫人老蚌怀珠所生,爱如珍宝。
林老爷按下心中所想,继续不动声色的说道,“孩子尚小,尚未给他定下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