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2 / 2)

他这话让王熙凤听了很是心动。

又听贾赦说:“你出了内务府,多半要去六部。六部的话,兵部不用考虑了。贾家本身就是军功起家的,皇上不可能派你去兵部。刑部,你也没有那当青天的本事也算了。工部的话也够呛,毕竟这次你要升官可就比你的好二叔高了,这叔叔侄子在一个部里可就热闹了。”

王熙凤有些忍俊不禁,她其实有些坏心眼,想着要是真跟贾政在一起那画面可就好看了。

贾赦又继续说道:“剩下的户部和礼部可能性要高一些,吏部略低。不过这三部随便哪一个也都可以。除了这六部,剩下的大理寺、御史台都不适合你,不去反而更妙。”

“咱家这次可是长了大脸,可也太过出头了。别的时候到还好,可现在那储位还没有定论,几个皇子都在法力呢。现在那老二下去了,剩下的哥几个眼见着希望又大了些,以后这朝堂上只会越来越乱。”

王熙凤一听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她迟疑道:“那我就继续呆在内务府好了?”她语气里有些不甘。

刚说完她就被贾赦拍了脑袋。

贾赦揍了“儿子”脑袋一下,有些恨铁不成钢:“咱们家怎么有你这种没出息的?咱们老祖宗当初要是怕事,怎会跟着□□皇帝打江山,换我等享受余荫?你爹我忍气吞声一辈子,也被人骑在头上拉屎一辈子,差点连死了都没住进荣禧堂。再不想法子送你一程,日后这府里可有我们立足的地方,过上几十年朝堂上可有人记得这姓贾的?”

他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又捧起小茶壶咕嘟咕嘟两口才解了气。

王熙凤有些不认识眼前的贾赦,她总觉得现在这个贾赦跟上辈子的贾赦是判若两人。如果上辈子的贾赦有这个贾赦的敏锐,上辈子贾家又怎么会被抄家呢?

她细细的品味体会贾赦的话,越发的佩服贾赦对政治的敏锐。这正是她所欠缺的,琏二奶奶管家是一个好手,可是官场真的玩不转。

贾赦见“儿子”陷入思考,点点头觉得还算有的救。

他语重心长的说:“你放心,你老子这些天的低调皇上是知道的,到时候给我们的奖赏一定不少。几个皇子争储的事情,朝堂上因此出来的动荡皇上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只不过是冷眼旁观,等时机到了,这些上蹿下跳的人一个都得不了好。等到新君继位前,皇上一定会把挡在他前面的障碍都扫清的。现在你给我记好了,对诸皇子千万不要走的太近,礼数上到位就行。我们要做纯臣,将来才有好日子过。”

王熙凤重重点头:“这事情我听老爷的。”

“行,你回去好好想想以后去了六部该如何行事。还有记得回去收拾东西,等老太太发话了,我们就搬去荣禧堂。”

现在贾母以王夫人等人染了时疫的名义暂时封闭了荣禧堂,让贾政带着二房的人搬到了别的院子去。

不过她以怕宝玉搬家不适应为理由,让宝玉搬到了她的院子里。

因为王夫人去庄子上“养病”,宝玉很是打怵跟贾政住在一个屋檐下。

如今听了贾母的话很是高兴,尤其是贾母院子里有不少漂亮丫鬟,整日跟这些姐姐妹妹相处他自然是开心的。

不过贾母留下了宝玉,却把探春给打发回去。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二老爷院子里连个能主事的女人也没有,还有环哥儿也没有人教养,别让人给带坏了。三丫头一向聪明,不如跟你大嫂子一起把院子给管起来。二丫头已经能管理整个府中的事情,三丫头管一个院子也是可以的。”

她说的冠冕堂皇,不过其实是她因为赵姨娘而对探春贾环有些不喜,故而把人打发的远远的。

这反而随了探春的心意,能够主持中馈,哪怕只是一个院子的,将来她议亲的时候也方便许多。

而且她也知道,因为赵姨娘的事情,贾政也一定会对她和贾环不喜。

为了她自己,也为了贾环,她也要利用跟贾政朝夕相处的机会拉近关系,这样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

又过了一段时间,庄子上传来了赵姨娘病逝的消息,同时传来的还有周瑞家的等人病死的消息。

贾母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就宣布荣禧堂解封。她又说长房是荣府袭爵的一房,有祖宗庇佑,所以让长房搬去荣禧堂,镇压一下荣禧堂的晦气。

贾赦当时听到消息,冷笑一声也不多说,直接吩咐长房众人搬家。

这荣禧堂在荣府当中地位可不一般,那是两代荣国公生前的住所,代表着在荣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今长房搬进了荣禧堂,也是宣告了至此之后长房二房在府中的地位变化。

府中的下人都是根红顶白的,眼见着长房得势,二房失势,就有不少人削减脑袋想要往长房里钻的。

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这大老爷有了救驾的功劳,圣驾回来多日,可是一直没有封赏给大老爷,只怕是皇上早就把他给忘了。连这天大的功劳都兜不住,大老爷也不是什么有福之人。”

虽然这话当时就被人反驳了,可是大家一想也确实如此,为啥皇上还没有对大老爷的救驾之功有所表示呢?

同样的想法也出现在朝中文武百官还有诸皇子心中,大家都有些奇怪,总不能是皇上真的不打算封赏贾赦了吧?

就在众人各种猜测脑补的时候,姗姗来迟的表彰贾赦的旨意终于出来了。

正康帝在圣旨中对贾赦极尽赞美之词,夸的连贾赦都以为这夸的不是他,而是什么十世修行的大善人来着。

在这一篇把贾赦考出花的圣旨最后,正康帝居然要把迎春许配给他的孙子司承业做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