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1 / 2)

回忆剧情,这个时候的这个声音,应当是原主的婆婆在大队部跟前哭闹。

为的是原主丈夫赵建业的抚恤金。

赵建业十几岁参军,到今年刚过三十岁,在部队里大小也是个营长职位。他参加任务牺牲,组织发下来的抚恤金有六百元,加上首长和他战友捐赠的款数,直逼一千元大关。

如今是1976年,一斤猪肉八毛钱,一斤面粉两毛钱,一辆上海牌自行车要十二张大团结往上,几百块就能买个铁饭碗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

可想而知,一千块钱是笔多大的数目。

赵建业牺牲前刚和原主结婚,那会儿赵家早就已经分家,也就是说这一千块钱抚恤金只能由赵建业的配偶陈沅昭签字才能拿到。

同时这笔抚恤金也是原主和赵建业的两个孩子未来生活的依仗。

但在剧情中,这笔钱却被赵建业的爹娘和大哥要了去,美其名曰说怕原主带着抚恤金改嫁,所以代为收管。

可实际上,抚恤金却被赵建业的大哥赵建军用来给刚毕业的大儿子买了份工作。

而原主每每上门要钱时,都会被赵建业的娘钱老太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但凡原主的态度稍微强硬一点儿,钱老太便一屁股坐在地上,捂着心口抹着眼泪扯着嗓子撒泼叫苦。

这时候的人们就爱看别家的热闹,还十分擅长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指点点。

在他们看来,像原主这样的‘外人’,还是个新丧了男人的媳妇儿,就该老老实实躲在家里看孩子,该上工的时候上工。

至于要钱?

你一个外人凭什么要钱?

再说老赵头和钱老太还能亏了他们亲生的孙子孙女?

别是你自己有了旁的心思,想要上一把子钱跑回娘家,再让娘家给你找个男人改嫁吧?

原主要不到钱,当初赵建业留下的二十块钱也早就被原主的娘家人以各种理由借走,光靠着队里分的粮食,根本不足以养活三口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主的娘家得知赵建业牺牲后组织发下来一笔数额不菲的抚恤金,便组团过来找到原主威逼利诱,最后却得知抚恤金被钱老太拿了去,竹篮打水一场空别提有多失望和不甘。

但是原主娘家并未善罢甘休,转而把目光放在了刚结婚不到半年的陈沅昭身上。

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陈沅昭却生得清秀可人,到了年纪后周村不少年轻男同志都托人过来问话。

可原主爹娘老陈头和吴老太一门心思想要将原主‘卖’个高价,开口就是二十张大团结加一辆自行车,瞬间就把人吓在了门外头。

也就赵建业当兵这么多年手里头有积蓄,找上老陈头和吴老太,肯出十张大团结把原主娶回去。

没有二十张十张也能说过去,在老陈头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赵建业这个人。赵建业能赚钱,而且长年在部队不回家,这样他带着人去找原主要钱就很方便。

然而这才过了半年,除去一百块钱的彩礼外,吴老太拢共才从原主那里要来了十多块钱,连个本钱都没回。赵建业死了,这往后可想而知也根本要不到钱。

于是老陈头和吴老太打算将原主再卖一次。

这一次他们托人搭线,找上县城一个刚死了媳妇儿的瘸腿男人,男人在县城有份工作,愿意出一百五十块钱的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