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那块地方建了三个院子,一个男学,一个女学,还有一个则是四位夫子住的地方。
男学叫蒙学馆,女学叫安立堂,至于那四位夫子共住的院子该叫什么,林织云就让他们自己想了。想来他们也更乐于自己取名才对。
“这蒙学堂主要是给人启蒙的地方,但凡林氏和沈家子弟,每家可选一人入学,不用束脩,纸笔全免。
若是家里孩子多的,想要一起送来学堂,那多出来的人则要交束脩,买纸笔。也不止孩子,不论年龄多少,但凡想学的,都可以过来。”
林织云给大家解释道,“至于这安立堂,则是给女子读书习字的地方。这世道艰难,女子安身立命不易,既然女子不用科举,只要能识字能算术就行,再学一两样能够安身立命的本事,只要自己性子立得起来,这一世也便能过好。
我会的东西不多,都与女红有关,打络子、织布、刺绣,大家可以选一样想学的告诉我,到时候我会一一教导。女学也与男学一样,每户选一人束脩纸笔全免,多出来的则要另外交钱。”
众人听了这话都十分激动,虽然每户只有一男一女能够免费入学,可按照他们家里的水平,平时连一个都供不起呢!
在一个儿子都供不起的情况下,谁又在乎女子识不识字呢?
乡里人大多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对自己家女儿是否能够识字算术并不在意,可他们在意林织云在女红方面的本事啊!
哪怕只是学会一二,往后的日子都能好过许多,因此大家纷纷回去商量着要送谁入学。
林织云办这村学原本是出于好心,然而乡下不少人家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时常会为了送谁入学而吵闹。
而像三叔祖这种好几房都不分家的,更是争吵不休,结果就是这段时间乡里不少人家都开始闹分家了。
林青河一家知道这事的时候还在背后笑话林织云,说她恨不得一口气吃成胖子,结果什么都没办成。
“但凡家里有几个孩子的,父母肯定都有自己偏疼的。要是遇到父母叔伯还未分家的,那该送哪一房的孩子入学又要经过一番争论。她有本事就把村里所有的孩子全都包了,否则最后肯定会闹成这样。”王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