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2)

农家绣娘 宋沉烟 1522 字 6天前

大约定价在多少,分几成利,都由你们自己商量。不过他们都是往村子里跑的,要价不会高,主要是薄利多销,你们自己想想看。”

这第一批跟着跑货的都是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会算账的。

而女学那边的学生们也学过一段日子,因此登记起来很方便。至于不识字但又想赚钱的那几个狐朋狗友,也被沈君川找人抓去特训了。

这世上虽然不是每个货郎都识字的,有些货能凭借着自己记性好,进货价钱之类的从来不会弄乱,因此一直不识字也是有的。

可沈君川并不觉得他从前的那些狐朋狗友有这个本事,还是多学一些,以防万一的好。

更何况女学那边大部分人现在都是识字的,两边登记一下,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这样才不会弄乱,以后也能减少纠纷。

等林织云和游商鼓捣好这些半个月就过去了,鲁家在沈玉琪指挥下的第一批布也做好了。

鲁七郎觉得沈玉琪不靠谱就懒得跟进了,后续都是鲁十一在处理。

鲁十一不如鲁七郎精明,没有人在边上指点劝导,他便被沈玉琪给忽悠了。

沈玉琪也不是故意要忽悠他的,沈玉琪只是觉得自己想方设法折腾了那么久才得到的方子不可能是假的。

因此每回鲁十一觉得哪里不合理提出问题的时候,沈玉琪都会想办法给自己找补,还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

因为她说得过于理直气壮,鲁十一脑子一昏,也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便将信将疑地按照她的话做了。

平心而论,棉花掺蚕丝织出来的布也不错,比棉布要好,比丝绸差些。

问题就在于平时会买棉布的买不起这个掺丝的,买得起这掺丝的,人家也买得起丝绸,那自然还是丝绸更好。

从前只有家里有人考取了功名后才能穿丝绸,那个时候在商人中这种掺丝的布还是很受欢迎的。

可如今他们宣朝对丝绸的管制没那么严格,就连商人都可以穿丝绸了,谁还会买这个呢?

鲁七郎等他们做成后才去看了一眼,看到账本的时候差点被他们俩气死。

“这批布根本就回不了本!”鲁七郎气道,“棉花掺丝的布匹本就不好卖,你们居然还投入了这么多?而且上头的花纹还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