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小,不懂这些。我跟你说之前我们娘家也有一个读书很厉害的,被称为神童了,连中了小三元。
反正一路跑上去都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每回拿的都是头名,然后就想去乡试试试。
他那个时候才十四岁,家里人都觉得这个年纪不适合去参加乡试,应该再压一压,等到他的基础足够扎实的时候再去考考看。
可那孩子不愿意呀,他觉得他回回都能考第一,怎么乡试会不中呢?
再说了,以前不还有人十四岁就中了进士吗?那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神童,既然别能能够做到,说不定他也能做到,于是就非要去乡试考。
最后家里人熬不过他,也觉得他确实很有本事,就让他去考乡试了。
可就像老一辈的人说的那样,他虽然聪慧,但基础还不够牢靠,考个秀才绰绰有余,要考举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后这个小神童并没有考上举人,他一时受不了这个刺激,从此郁郁寡欢,之后考了五六次都没考上举人,现在已经放弃了,只在族学里当个先生。
所以说呀,任何时候人都是不能自大的,这世上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尝试的。我看沈君川这一路跑过来,过于顺利也飘了,这回乡试肯定没什么希望。”
苏绫无奈地说:“也未必会有母亲说的那样糟糕。那个小神童年纪还小,心性不稳也是正常的。和沈君川今年都十九了,为人也还算稳重,未必不能考上举人的。
就算考不上,也不至于落到一蹶不振的地步,毕竟当初他们沈家遭了那样的变故,他都没有一蹶不振的。”
“他那样还不算一蹶不振吗?”云氏无语道,“我听说他小时候在书院里成绩还是不错的,比那个徐博闻还要强上一些。像他这样的好苗子,每个书院的夫子都觉得他以后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可最后他做了什么呢?
出了那样的变故以后,他没钱继续上学也就罢了,可他居然成了一个小混混,四处跟人打架,态度还十分嚣张,怎么看都是堕落了呀。
娶了媳妇以后虽然收敛了很多,可还是一言不合就拿刀去,自己亲叔叔家里一通乱砍,这样的人多危险呀,这怎么能算心性稳定呢?
他要是真那么稳定,也不会现在就去跑乡试了。我看以后还是叫你哥哥离他远一点好,免得被他连累或者是带坏了。”
“我听哥哥说,他那样做也是有苦衷的。”
“能有什么苦衷呢?不过是因为你哥哥现在跟他关系好,所以会主动帮他找借口而已。就算他做事是有苦衷的,可看他这操之过急的性子,你哥哥要是被他影响了,科举考不好,那可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