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拾伍(2 / 2)

他沉默了半晌,缓缓勾起嘴角。

“沅漪说的在理。既然是校外,那便喊我一声叔叔吧。”

“顾叔叔说的是。”

她从容改了口。四目相对时皆是了然笑意。

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不少。

顾衡看了眼站在沅漪身边他那脸上早已盛满欲说还休的儿子,很是恨铁不成钢。

“你小子,就这么担心我会刁难你女朋友是不是?”

“……”

对方的默不作声让他明白,自己这是猜中了。

顾衡是因为特邀教学才出现在陆院的。周末外出也是要去镇上寻书籍,结果没想到赶巧撞上了正兴致勃勃给沅漪展示城镇风景的顾一野。

“……”

一时间两边都很是不自在。

儿子眼中充满的警惕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是没有看见。

妻子早亡,他平日又忙于工作,以至于他和从小就是在寄宿学校里长大的儿子从来都是聚少离多。

久而久之啊,比起父子、他们反倒更像是上下级关系。二人的谈话也总是恭谨克制更多。

顾衡已经许久没看到过了:笑的那样肆无忌惮且神采奕奕的自家儿子。

他站在不远处打量,一时间没有选择贸然上前打扰。

身在一个系统内,顾衡自然是对儿子在部队里的大体发展有所了解的。

他知道他有多么努力想要力证自我、却因为家庭背景被人诟病;

也知道他因为队友的受伤转业自责不已;

更是知道他就算经历一道道挫折也从未放弃成为军人的梦想。

他曾告诉过他情感上可以相信战友,战术上却永远需保留余地。因为军人就该永远做正确的事。

当时的顾一野虽然应下,却在之后给他寄来的书信里提过这么一句话

“人们追逐的先是勇气,再是头衔。勇气是实,头衔是虚。我们活在两者间,总在寻找平衡点。不过父亲,有人好像比我先找到了。那是一个能与我并肩的人、也是一个我想要追上的人。”

追上啊……

顾衡放下信纸,脸上尽是沉思。

儿子不是一个会认输的人,这他是知道的。能让他说出“并肩”二字,并不多见。

本以为这个不想认输的对象指的是高粱。毕竟这同队兄弟俩一起犯过事儿,且听说对方确实在侦查方面有些天赋。他把他当成劲敌也能说得通。

可随着儿子寄来的书信不断叠加,顾衡开始发现,这个“想要并肩的人”似乎另有所指。

顾一野在信里说:

他很感谢那位在他差点被逐出连队时和他说“别独自扛”的人、

感谢那位与他一同探讨《青春之歌》,并分享见解“我们活在精神里”的人、

感谢那位生病时冒着被罚风险翻墙来给他送消炎茶的人、

感谢那位住院动手术前还会想着给他煮营养膳食的人、

感谢那位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不会主动戳他心事,只是用画表示着安慰的人、

感谢那位在他即将掉入‘差点害死战友’的愧疚边缘时拉了他一把的人。

最后的最后,他说:

“父亲,我想、我找到想要执起的那双手了。哪怕,我中间伤害过她。但幸好,我还是追上了。”

这是在边境战役后不久顾衡得到有关“那位人士”的所有相关信息。

是位姑娘啊。

得出这个认知,顾衡不经失笑。

他从部队听来那么多有关儿子的事迹,却独独没听说过儿子有了心上人这件事。

顾一野能选择在这个时候告诉他,想必也是动了真感情。

可消息没有流出,只能证明他和那位姑娘都在理智且克制的对待这段关系。

否则以部队同志们的鹰眼洞察力,早该传的沸沸扬扬了。

居然能挺到临开学前才真正传入他耳内,不错。

尽管顾一野没有告知过他那姑娘的名字,想来是出于保护心态、怕他托人去调查。

但通过别人的描述,顾衡还是知道了:女孩儿名叫戴沅漪。

家里世代都是文人,她却去从了军?

还是卫生兵。

这倒是有点儿意思。

秉持着提起的几分兴趣,顾衡站在不远处观察着二人。

儿子笑的开怀,那姑娘同样眉眼俱笑、但更多是悉心倾听着身边人的讲解。

这股笑意持续到哪怕她发现了他打量的视线也依然不曾消失。

哪怕面对他有些刁钻的审问,这名叫戴沅漪的姑娘也不曾流露出半点退怯。

倒是有点儿军人的样子。

顾衡露出微笑,

“沅漪说的在理。既然是校外,那便喊我一声叔叔吧。”

小姑娘应声改口

“顾叔叔。”

随机应变倒是也很快,只是他那儿子就……

顾衡有些无奈:

“你小子,就这么担心我会刁难你女朋友是不是?”

“……”

沉默就是最好的证明。

“抱歉,没能第一时间和您说明情况。”

知道儿子这是在致歉没有和他第一时间说出女朋友的名字,顾衡摆了摆手:

“行了,你也是为了保护人姑娘不是?去吧,带人好好转转。我就不打扰你们了。不过……沅漪,”

在二人挽手正欲离开的背影里,顾衡叫住了其中一位。

沅漪向后看去,只见那本就略带笑意的顾□□加大了唇边弧度、对她说:

“之后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两家一起坐下吃个饭吧。”

作者有话要说:别激动,还没到结婚。报告还没打呢【捂头

但见个家长、人尽皆知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