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生了孙子孙女就住的完了。”
“可真羡慕他们,不仅自己有了保障,就连孙子孙女上学都有了着落。”
“哎,虽说不是呢
,我也想送我家孩子去学校,可惜找不到门路,只有工人的孩子能进。”
“”
各种新奇的事物从那些人嘴里吐出来,张楚就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有听没有懂。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家三口走进店里,在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这三人一看就很贵气,像他以前见到的廉亲王。
张楚不敢上前打招呼,只敢暗暗观察。
男人看着三十上下,面目英俊仿若谪仙,当初他就觉得廉亲王长得好看,可这位公子,比他还要出众十倍。
女子也是长相娇美,美得就仿佛会发光一样,笑语盈盈打量了一下茶楼,就去和男子说法。
男子笑着说了什么,她顿时笑靥如花。
两人似是在打情骂俏,好一对郎情妾意的夫妻。
在两人中间,牵扯一个四五岁大小的萌娃娃,看长相和男子极为相似,精致的五官,像个仙人座下的仙童一般。
两夫妻在说着悄悄话,那仙童就在打量四周,见到张楚在看自己,还大大方方的露出笑容。
张楚心里一动,这要是自己的孩子这么可爱,他要什么,自己都愿意双手奉上。
他是不是也该成亲了,然后生上一个这么可爱的孩子
弘昭见他盯着自己目不转睛,不由好笑。
似乎很多人都喜欢看着自己,然后幻想着让自己当他们的儿子。
哎,皇阿玛和额娘把他生的太好也不好,让那么多人都惦记自己。
弘昭装模作样的摇头叹气。
桑语笑看着他,“又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
“才没有”弘昭立刻反驳,“额娘,你不可如此污蔑我。”
“好好好,那你说,摇头做什么”桑语也不与他理论,直接发问。
“我们是来考察民情的,可额娘走了几步就累了,这体力也太差了,额娘要好好锻炼身体才好。”弘昭摇头晃脑道。
“得,你个小机灵鬼,又来编排你额娘了。”桑语戳戳他的额头,孩子太聪明太机灵也不好,总爱管着她。
说话还总是一套一套的,让你无法反驳。
但桑语有杀手锏,她直接对着雍正道,“阿泽,管管你儿子,他又说自己额娘坏话了。”
雍正暼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弘昭立刻正襟危坐,目视前方,做足了一个好皇子的姿态。
可心里正默默吐槽额娘总是这样,说不过自己就向皇阿玛告状。
明明他没有错,可皇阿玛只偏心额娘
哎,谁让他是当儿子的呢,只能让着额娘,还能咋地。
桑语噗呲一声笑出来,调戏完自己儿子,喝了一口伙计送上来的茶,就开始观察外面。
这几年,因为空间里的那些资料,大清可谓是日新月异。
再加上雍正派老九组织了船队出海,去西方那些国家转了一圈,带回了大量的财富,还建立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商道。
有了钱,更多的资料变成现实,高产良种有了,试点成功后,再极力推广。
粮食富裕,就可以驯养更多的家禽,于是畜牧站也建立起来。
然后是工厂,纺织厂,水泥厂,玻璃厂,香皂厂
各式各样的工厂建立后,就需要更多的工人,于是整个京城乃至周边的百姓都调动起来,无论男女老幼,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工作就有钱拿,因此京城百姓的消费也升级了,他们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了,京城的商人就越来越多。
带来更多商品的同时,也带去了各地京城发生的新鲜事。
工人是需要识字的,只有识字了才能更好的做工,所以扫盲班应运而生。
因此识字而获得了好处,百姓们更加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争先恐后的把儿子送去上私塾。
为了培养人才,朝廷有计划的开设学校,和原本的教学是教人四书五经不一样,这些学校是为了培养理科,工科,医学和农学的人才。
王爷们已经意识到了,很多东西光靠他们是没用的,就是把他们都累死了,也学不了这么多东西。
何况还有一个天赋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你聪明就一定能学会的。
他们需要培养一大批能看懂那些资料,运用那些资料,甚至改进资料的人才,目前大清这样的人才很少,只能从头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得从娃娃抓起,更要百里挑一,所以各种学校就办了起来。
京城百姓多,孩子也多,就算他们开了不少学校,也不是人人都能读书,所以只能有选择性的。
而这个选择,当然首先是官吏的孩子,其次是工人的孩子,接着才是普通人的孩子。
这也没办法,社会从来不公平,而现在大清的改变才刚刚开始,要实现教育全民化,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年,能让大清变成这样,到处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已
经是雍正和众位王爷大臣,尽了最大的努力。
桑语也尽力了,整理了无数的资料。
目前昭仁殿已经成了整个皇宫最神秘的地方,那里面似乎藏着无尽的宝藏。
每次荣贵妃从里面出来,都能拿出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
这句话在众人心里流传,已然把昭仁殿看成了和神仙沟通的地方。
那些资料当然是神仙给荣贵妃娘娘的,不然她哪来的那些东西
哎,荣贵妃果然是有福气的,生下的皇子也福运冲天。
说起这个,弘昭小朋友还真是个福气包。
只要他想出门玩耍,就不会下雨。
他不想去上课,当天他的夫子就病了。
而且他从来没生病过,有一次,他路过畅春园的假山,不知道为什么,上面的石头突然松动滚了下来,砸到了他前面的太监和后面的宫女,就他一人站在中间没事。
所以他的好运气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别人的吹嘘。
两年前曾发生一次严重的旱灾,那会儿良种刚刚研究出来了,尚未来得及推广,那旱灾波及了北方数省,很可能造成大面积其他灾害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雍正带着人去祭天,顺便求雨。
弘昭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怎么做的,居然趁太监们不注意,爬上了御驾。
还是雍正发现了不对劲,才在柜子里发现了他小小的身影。
雍正好奇又好笑,再加上御驾已经出发,不能因为他耽误祭天的大事,于是派了人去和桑语说一声,自己带着弘昭一起去了。
祭天的时候,他是直接牵着弘昭一起上去的,他大声念着祭文,弘昭也跟着念。
说到请求下雨的时候,天还真的变阴了,等祭文念完,让人焚烧,雷声阵阵,一副要下雨的节奏。
弘昭看得好奇,“要下雨诶,多下点。”
老天果然很偏爱他,居然真的立刻下下来了,而且一下就是三天。
后来雍正又实验了几次,发现弘昭真心想要下雨,老天就会给面子下。
弘昭不是他的孩子,是老天爷的私生子吧
也因为发现了他这种特质,此后的两年,大清都风调雨顺的,为各项计划的实施,了良好的基础。
弘昭喝了一口饮子,皱皱眉,放下了,没有如兰姑姑做的好喝。
桑语和雍正都没管他,看着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说起来上次出门还是去年,那会儿京城已经变了很多,一年后再出来,外面的变化更大了。
这时,弘昭指着一群背着小挎包的孩子们好奇的问道,“他们去干什么”
无论弘昭有多聪明,运气多好,他也不只不过是个孩子,还是被关在宫里没见识的孩子。
“他们是下学了,真背著书包回家呢。”苏培盛瞄了一眼,结合自己得到的情报,立刻分析出了当下情况。
“下学书包”弘昭若有所思,随即点点头,“我懂了,他们就像我去上书房一样,学完了就回翊坤宫。”
因为没有满六岁,弘昭还没有从翊坤宫搬走,不过他天生聪慧,已经在上书房跟着雍正挑好的先生在学习了。
“是这样的。”苏培盛笑道。
“他们的学是什么样子的”弘昭继续发问。
“这”苏培盛被为难住了,这个他如何能知道
苏培盛一个太监,以往都是不识字的,也就是近两年,为了更好的服侍主子,才开始认字。
但这已经是极限,何况他也在深宫,哪里知道那些小娃娃们都学些什么。
只知道叫新学的,可新学具体做什么,苏培盛是完全不懂。
“你要是想知道,明天跟着人去上一天课就知道了,”雍正道。
弘昭想了想,觉得这话说得对,眼见为实,于是点点头,表示自己要去试试。
他不知道,这一试,蹭课就成了常态。
他的皇阿玛觉得,既然他还有余力,那多了解一下各科学科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