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2)

甯阶见宓沈想起,也不再卖关子,直接回道:“当戏在杜承见吴烟心悦其他男子那折,弟子见师尊蹙眉,便知师尊对此存疑,是以细细打探了一番。”

无论杜承对吴烟是何心思,但吴烟都不可能与男子明目张胆同在屋檐下躲雨。

且不说她与杜承的纠葛,单单杜家长老对她欲之死地而后快的想法,她就不会亲自磨刀把刀递给对方。

更何况这折戏本身就是羞辱杜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躲雨这一场面是虚构,相反,有可能是真实存在。

他回到歌坊曾细细询问这折戏来源何处,但歌坊老鸨只说杜老夫人曾摆宴席,歌坊的写手也随之前去,回来不久便写出这折戏。

甯阶交给老鸨三颗上品灵石,这才窥见这折戏的初稿。

回到杜府,他立马赶到戏中所说的转角处,果然,那里仍种植着一株海棠。

且石头、亭阁、石桥等布局与戏文中的场景一一相对。

可以说,戏文的场景便是依着此处布置。

戏文的妙处便也在这,内容半假,场景全真,更引人入胜。

甯阶不自觉摩挲了一下指骨,道:“戏折中的场景都是真,比如在族长那里救下吴烟,再比如屋檐下躲雨。只不过,这个男人在现实中却是女人。”

杜承其实有两个亲近服侍他的人。

一个便是擅长七弦琴的吴烟,另一个则是擅长瑟的秦淮,既是这折戏的男主角原型。

秦淮与吴烟相识先于共同服侍杜承,两人自小相知,可谓青梅竹马。

在杜承动心之后,为了掩饰这份心思,这才让秦淮共同服侍。

秦淮的根骨虽难比杜承,却也比常人的天赋高。是以,才能护住吴烟。

甯阶继续道:“王沂曾说吴烟姑娘无故离府必定有因。”

宓沈听出甯阶的意思,道:“看来并非只是因三年之约。”

甯阶点点头:“戏中杜承动过杀心,现实中杜承对这位秦淮也动过杀心。”

杜家立家之本便是子母鸳鸯钺,不过因杜家根骨消退,而专修凤凰刺。

但杜家仍保留着子母鸳鸯钺的功谱。

杜承为了与吴烟厮守,便默许吴烟进入他的书房,修炼里面的仙法。

为一视同仁,秦淮自然也能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