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拾朝 公子优 1998 字 16天前

二毛倒不在意,说:“我也不晓得小李大夫在想什么,我就这么讲吧,那个故事,不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怎么讲……哦!《水浒传》!《水浒传》小李大夫你看过吧?”

李惊浊不解其意:“看过。”

二毛说:“柳作家写得就像《水浒传》,里面不止一个正主,三页以后,就是另外其他人的故事了,但是这个另外的人,跟那个对土地庙撒尿的傻子又是认识的。就比如,讲了黑旋风李逵,就再讲及时雨宋公明。”

李惊浊知道二毛在讲什么了,二毛讲的,可不就是长篇小说?

“不过土地庙的事情后面我就没看到了。”二毛继续讲,“应该也是讲太平镇这一片的人吧……”

李惊浊听了这句,打断道:“什么叫也是讲太平镇这一片的人?”

二毛说:“哦!我忘记讲了,柳作家这个故事,就是写的太平镇啊。”

李惊浊下意识地说:“真的?”

二毛说:“太平镇三个字立在纸上,又不会动,我认不错的。”

李惊浊想,柳息风难道是在记太平镇这一片发生过的事?那些稿纸,到底是所谓的笔记,还是要发表的作品?一瞬间,余年和他的对话在他耳边响起:

“你少给他讲故事。讲多了,要出事的。”

“能出什么事?”

“有灵感的时候还好,但是谁会永远有灵感?没灵感的时候,你说他能干出什么来?”

“把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

余年当时没有回答他。

此时李惊浊也没有回答自己。他本就不是武断的人,更怕错怪了柳息风。

而且,他不知道这件事的边界在哪里。许多作品都有原型。只要是人,就受环境影响,各种环境。如果柳息风来太平镇,就是想以太平镇为背景,写一部小说,也没有什么,即便用几个旧故事,也不过使作品的真实感更强些……可是如果他整本小说都像今天二毛看到的这个故事,写的全是李家真正发生过的故事……

这个猜测刚一冒出来,李惊浊便感觉到一种不舒服,一种复杂的不舒服,它没有切实地被侵犯、被利用或者被欺骗那么严重,但这它却像一种掺了水的混合物,将稀薄的被侵犯感、稀薄的被利用感与稀薄的被欺骗感全部混杂在了一起。

李惊浊想到要去问柳息风原委,可却又不敢提及因为自己的疏忽,有人翻过他手稿的事,也不敢提及自己也知道了他手稿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如果没有缘由,便贸然去问,柳息风一定什么也不会讲,或者,讲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

一直走到小卖部,李惊浊也没有想清楚。

二毛拿了条烟,李惊浊也跟着叫老板拿了一条。回到李家,李惊浊便开始心不在焉地发烟,一人一包,二毛一看,把他拉到一边,说:“小李大夫,你这么发,能发几个人?”

李惊浊心思不在烟上,说:“那怎么发?你来发吧。”

二毛说:“一人发一根,剩下的留着以后发。有的是用烟的时候。”

李惊浊把整条烟都给了二毛,说:“我不懂这些。”

他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去找柳息风。

进屋去,浴室没有人,柳息风也不见踪影。